1895年,徐悲鴻出生于江蘇宜興。他的父親徐達章公工于書畫,靠賣畫鬻字養(yǎng)育著三子三女。徐悲鴻是長子,9歲從父學畫,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他因不滿這門婚事而離家出走,后來仍被父親抓回來結婚。兩年后,徐悲鴻不愿被家室拖累,來到上海,潛心學畫。徐悲鴻在吸收西方繪畫技巧后,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風格,尤以畫馬突出。他與年長自己37歲的康有為成為忘年之交,也是因為畫馬。
客居上海的徐悲鴻,生活過得很窘迫。最窮的時候,脫下布馬褂,當過40個銅錢,贖時付了14個制錢的利息。
一天薄暮時分,徐悲鴻見路上有許多人圍著一幅廣告在指手畫腳,便踮腳一看,原來是猶太人冒險家哈同征求倉頡的畫像,欲高懸于哈同花園的“倉圣明智大學”,以此來附庸風雅。徐悲鴻了解到猶太人哈同雖是個外國人,但崇拜中國的孔子和倉頡。哈同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倉圣明大學,聘誰康有為、王國維等有名望的人來任教。這次特意征集倉頡畫像,待遇也開得十分優(yōu)厚。徐悲鴻有心應征,回去便馬上畫了一幅“四目倉頡”,扣倉頡描繪成一位大智大勇四目靈光的神人前去應征。
哈同立即請康有為、王國維、陳三立等人前來鑒定。眾人看過,皆十分贊賞。康有為更是見畫睹人,在心里暗暗叫絕,賞識有加。于是,徐悲鴻便被優(yōu)待住進了哈同花園。
在此,徐悲鴻結識了王國維等人,并以自己的學識和優(yōu)秀的品格成為他們的座上賓。康有為器重徐悲鴻的藝術才華,也常常邀請徐悲鴻到辛豸。花園康宅,并拿出珍藏的中外名畫供徐悲鴻欣賞、借鑒,教授他書法,鼓勵他去日本考察。
此時的徐悲鴻,與上海大同學院教授蔣梅笙之女蔣碧微,在哈同花園一見鐘情,已雙雙墜入愛河。
徐悲鴻由父母包辦的原配夫人,當時已病逝故鄉(xiāng)。但蔣碧微早在13歲時,已遵從父母之命,與蘇州同鄉(xiāng)查紫含定了親。查紫含的父親曾是宜興知縣,又與蔣家是世交,退親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徐悲鴻和蔣碧微的戀情也遲遲不敢公開,有時連約會都需要朋友幫忙才成。徐悲鴻和蔣碧微為此甚是苦惱。
得知此事,飽讀圣賢之書、滿腦子封建禮教的康有為卻出人意料的熱心,可能因徐悲鴻的才華愛屋及烏,在徐悲鴻和蔣碧微的戀愛問題上康有為很是通達,常常安排兩人在自己的住宅——辛家花園的后園相會。
1917年5月,徐悲鴻決心與蔣碧微一同去日本。康全力支持,并鼎立資助,又多次登門,說服了蔣碧微的父親蔣梅笙。后來還精心策劃,先讓徐悲鴻躲進辛家花園,“失蹤”數(shù)目,臨行前蔣碧微才從家里化裝潛出,留下“遺書”,詐稱“自殺”,隨后與徐悲鴻會合去了日本。已知內情的蔣梅笙,只得偽稱女兒“暴卒”,還買了一口棺材,內裝石頭安厝于蘇州某寺,并在《申報》上登了愛女病逝“訃告”,以掩蓋其“家丑”。
在徐離開上海前夕,康有為還揮毫寫下“寫生入神”四個大字,贈徐悲鴻留念,鼓勵他學業(yè)有成。只是,對于自己費了這么多心思才促成的一對有情人,最終卻勞燕分飛,不知康有為是否也與其他人一樣,有著些許遺憾。
(責編:寧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