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和新如何取舍,如何并存,圣潘克勒斯火車站是一個奇跡的典范。
1876年圣潘克勒斯火車站(St Pancras statton)完全竣工那一天,車站的設(shè)計師之一喬治·吉爾伯特·司各特爵士(Slr GeorgeGilbert Scott)宣稱,這座氣勢恢宏的火車站注定會成為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連接點。司各特的預(yù)言到2007年11月14日終于實現(xiàn),這一天,連接不列顛小島和歐洲大陸的“歐洲之星”高速火車不再從滑鐵盧車站出發(fā),改到了圣潘克勒斯火車站。
司各特設(shè)計了車站的旅館部分。圣潘克勒斯火車站由兩部分組成:沿街面是米德蘭大旅館,旅館背后是拱頂火車棚。司各特給圣潘克勒斯帶上了歐洲的基因 旅館采用哥特復(fù)興風(fēng)格,它的塔樓、拱頂、枕梁、卷葉花的浮雕,借鑒自亞眠、布魯塞爾、維羅納、威尼斯等地的大教堂,建造旅館用的磚有著三文魚肉那種鮮艷的粉紅色,也是司各特在意大利北部教堂找到的靈感。
在哥特式的紅磚墻后,是一座魔幻世界的火車站。車站有個巨大的鑄鐵拱形車棚,陽光從玻璃棚頂投進來,天藍色的鐵架子似乎漂浮在半空。車棚由威廉·亨利·巴洛(William Henry Barlow)和羅蘭·曼森·奧爾迪許(ROWland Mason Ordish)共同設(shè)計,他二人都曾跟隨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Paxton)設(shè)計萬國工業(yè)博覽會的展覽館——倫敦水晶宮。水晶宮在建筑史上第一次完美地將鐵構(gòu)架和玻璃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巴洛和奧爾迪許把水晶宮中的經(jīng)驗用到了圣潘克勒斯車站的車棚設(shè)計上。建好后的車棚跨度74.1米,高30.5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建筑跨度,充分滿足了火車站在空間、消防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車棚的規(guī)模,的確是按照國際性火車站來設(shè)計建造的。
豪氣萬丈的司各特并沒有想到,他和伙伴們的杰作完成后命運曲折,多次險遭拆毀或錯誤改建,還目睹了他的兒子——也是一名天才建筑師——的悲劇。小司各特在巴黎過了一段與酒精和白日夢為伴的日子,離了婚,精神錯亂,回到倫敦死在米德蘭大旅館的一間客房里。他死去的房間外,有父親設(shè)計的恢宏的拱形走廊,現(xiàn)在翻新后裝飾著節(jié)制、貞潔等宗教題材的壁畫,那既不是19世紀末巴黎的風(fēng)格,也非小司各特任性的生活觀。
其實,在車站立項之初,就頻頻遭遇厄運。1863年米德蘭鐵路公司計劃在英格蘭中部建設(shè)發(fā)達的鐵路網(wǎng),將米德蘭地區(qū)出產(chǎn)的煤炭運送到城鎮(zhèn)居民家的壁爐、冶煉廠的熔爐里。其中一條主干線從倫敦出發(fā),穿過奔寧山脈抵達曼徹斯特和卡萊爾,于是圣潘克勒斯火車站被規(guī)劃出來。1866年火車站動工,卻逢上倫敦金融城信貸嚴重緊縮。焦慮萬分的投資商們一邊聚集在金融城內(nèi),一邊還要安撫堅守在工地上的工程承包商。作家哈代也在這個工地上工坐過。過他是個小工頭,負責清理一片墳場,看著挖上來的士甲“擠楠了人”。
圣潘克勒斯火車站的建成,標志著蒸汽火車的黃金時代開始了。米德蘭公司提供了當時歐洲最舒適的火車服務(wù),而自300個臥室的旅館也為旅館業(yè)帶來時髦風(fēng)氣。它有當時倫敦最貴的套房,它第一個在旅館中安裝電梯,“上升的小燕子”一時引起轟動,并首次為女士設(shè)置了吸煙室。在建筑史上,它是個劃時代的作品。
1889年,埃菲爾鐵塔豎起來后,圣潘克勒斯車站的光芒被擋住了,盡管它為古斯塔夫·埃菲爾提供了經(jīng)驗。再過了30年,現(xiàn)代主義開始盛行,米德蘭大旅館成為過時的典范,何況它的客房里沒有脾洗室,注定要遭到客人的拋棄,此時米德蘭鐵路公司被更大的財團兼并,財團旗下有幾家新的旅館,它們是投資者的新寵,更足米德蘭大旅館的競爭對手。1933年,財團主席宣布,米德蘭大旅館到了“走投無路,無可救藥”的絕境,關(guān)門謝客。兩年后,旅館出租給一些小鐵路公司做辦公室,很多老舊的房間、設(shè)備被草率封存了事。
更艱難的年代接踵而來。戰(zhàn)爭爆發(fā),納粹空軍的炸彈炸穿了車棚,修復(fù)的過程中,巴洛最初的玻璃天棚設(shè)計被改得走了樣,現(xiàn)代派的建筑師們冷眼旁觀,不時對旅館的哥特復(fù)興風(fēng)格說幾句風(fēng)涼話?!岸?zhàn)”結(jié)束后,圣潘克勒斯仍然存走下坡路,到上世紀60年代差點遭遇火頂之災(zāi)。那是個激進的年代,英國誕生了超短裙、“甲殼蟲”、嬉皮士。傳統(tǒng)被視作阻擋前進的絆腳石,應(yīng)該被炸得粉碎。政府也提出“破舊立新”的要求,先是拆掉尤斯頓火車站恢宏的希臘式拱門、大斤,1966年尚屬國營的鐵路公司又宣布,圣潘克勒斯的車站和旅館經(jīng)營得極為失敗,要么將它和緊鄰的國王十字火車站合并,要么二者都用推土機推掉。
桂冠詩人約翰·貝杰曼(John Betjeman)出離憤怒又憂傷地說,圣潘克勒斯車站“浪漫優(yōu)美得無與倫比,以至于沒有了立錐之地”。他和杰出的建筑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NIkolaus—Pevsner)發(fā)起了一場保護維多利亞時代文化遺產(chǎn)的戰(zhàn)斗,最后,車站成為在野的保守黨攻擊工黨政府的籌碼,才得以保留下來,并和其他兩座哥特復(fù):興風(fēng)格的建筑威斯敏斯特教堂、議會大廈一同被列入一級建筑保護名錄。
成為文物的圣潘克勒斯火車站還是一片混亂。車棚下停靠的是跑市郊的列車,往來乘客行色匆匆,無暇多看它一眼。旅館里里外外被煤灰染得黑一道白一道,不再做辦公室,內(nèi)部荒蕪一片。它倒是受娛樂圈的青睞,《蝙蝠俠誕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辣妹的MV,都在這里取景。哥特小說迷看馬文·皮克的《歌門鬼堡》(GozTnenghast)時,腦子卑浮現(xiàn)出來的也是這家大旅館。
英法海底隧道的開通,終于讓鐵路部門認識到圣潘克勒斯火車站的價值,決定對它進行改建、修繕。經(jīng)過11年,花了8億英鎊后,圣潘克勒斯恢復(fù)了巴洛和奧爾迪許最初設(shè)計的拱形玻璃天棚,鋼鐵的梁柱也重新刷上天空般的蔚藍色。老旅館被萬豪集團收購,改為五星級酒店和私人頂層公寓,將于2009年開門營業(yè)。原有的圓頂?shù)叵率?,是啤酒倉庫,不對外開放,被大臚改為售票廳、檢票口、安檢中心和優(yōu)雅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拱頂商業(yè)街。地下室上方是月臺,為了適合歐洲之星的停靠,設(shè)計師拆了舊的月臺,修新站臺時,設(shè)計師在月臺上留下幾條巨大的縫隙。有陽光光的日子里,日光穿過縫隙照進地下室,850根維多利亞時期的鋼鐵柱子投射出一道道黑影,視覺效果非同一般。乘上自動扶梯去站臺,迎著高不可攀的明亮輝煌的玻璃拱頂緩緩向上升,似乎在走向天堂。
修繕后的車站在細節(jié)上做得很周到。在月臺一頭,拱頂最高點和著名的圣潘克勒斯大鐘下方,擺了雕塑家保羅·戴(Paul Day)9米高的作品《相會的地方》,另一個月臺上,則是貝杰曼爵士的銅像。車站的每一個,門把手都是哥特風(fēng)格,地而鋪的是木材和石料,而不是英國車站特有的黏糊糊的地毯,有瑪莎商店、雞尾酒吧、獨立咖啡館、花店、美食專賣店,還有一家有2萬種圖書的富瑤書店(Foyles,英國著名的書店),每家商店里都有顯示火車時刻的電子屏幕。沒有漢堡干,沒有麥當勞,火車站運營商說,他們不愿讓乘客覺得到圣潘克勒斯來只是趕火車的。
圣潘克勒斯火車站為“旅行”帶來了浪漫。媒體將它和著名的相會場所紐約中央火車站相提并論,平潘克勒斯自有氣質(zhì)。它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軍人和親友的悲歡離合,陪伴了帝國的輝煌與沒落,它如鐵路史家杰克·西蒙所說,“反映出那個年代的自信和驕傲,還發(fā)出浪漫的光芒”。
(責編: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