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是個彰顯個性的時代,人們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近來幾年全國各地“發燒”耳機、耳塞的朋友越來越多。這些耳機發燒友在耳機產品上的投資是相當驚人的,從非燒友的角度來看近乎瘋狂。
當大家聽說有人花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購買耳機產品的時候,不禁感嘆:這些耳機發燒友是不是有錢沒地兒花了?
現在大多數消費者在生活中能接受的耳機產品,售價在百元左右,這個價位的產品大多都是耳塞,頭戴耳機并不多見。在百元以下的產品中,主要是國產品牌,百元左右可以選擇的產品就豐富很多。這個價位上產品更多的差異是在品牌、外觀和做工上,在最為主要的聲音表現上差別并不明顯。
300元到1000元的產品就涵蓋了大部分耳塞耳機產品,產品繁多,高端的耳機消費者與耳機耳塞初級發燒友都比較關注這個檔次的產品。1000元以內的產品中,耳塞的數量還是大于頭戴耳機,并且隨著耳塞的發展,千元以下采用高檔動鐵單元的產品也開始普及。當然在這個價位來說,頭戴耳機還屬于起步的階段。
在3000元價位上,非定制耳塞已經達到了頂級。在這個價位上的頭戴耳機中,最有名氣的就要說是森海塞爾的三旗艦HD580、HD600和HD650,另外還是一些品牌的中端耳機。
在3000元以上的耳塞產品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定制結構,也就是說每一個耳塞都需要依據使用者的耳朵來單獨制作。現在中國市場上能定制的產品中,UE推出的四動鐵單元耳塞UE11PRO售價最為昂貴,定制價格在萬元左右。頭戴耳機中,鐵三角推出的W5000、歌德推出的RSl是在5000元價位上比較有名氣的耳機。萬元級別的耳機產品也是很多,售價最貴的耳機是森海塞爾推出的奧菲斯耳機,售價為20萬人民幣。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在潛意識里,耳機耳塞能出聲就可以了,貴了的自己也聽不出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人才會對于耳機發燒并不理解。
其實快餐化的文化趨勢,能滿足主流消費群體的需要,但是對于追求品質的人來說并不適合。為了體驗更好的享受,追求高品質的音樂欣賞,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關注高端的耳機。
很多燒友都有兩款以上的耳機設備,這在普通消費者看來這又是燒包的一種表現。一個價格不菲的耳機已經能滿足聽音的需要了,為什么還有“重復”投資呢?
首先來說,燒友發燒耳機的目的是在欣賞音樂上,而不是局限在聽音需要上。發燒友對于耳機產品的熱衷,靈魂是各種類型的音樂,正是出于對于自己對音樂的喜好,才會關注耳機產品的。耳機是一種感性的產品,聲音風格差異十分明顯,對于不同風格的音樂來說,總是有適合不適合的。
大部分燒友的聽音需要并不是單一的,很多人都喜歡幾種不同的音樂類型。在生活中,就可能用一套設備聽人聲,然后再用一套設備聽交響,再用別的設備聽別的音樂。這并不是燒包的行為,如果只是滿足聽音需要的話,一款能出聲的耳機就可以了,并不需購買千元或者萬元的耳機產品。
但是定位欣賞享受就不同了,追求的是享受,合適的耳機產品配上合適的音樂類型,才能達到人們享受的需要。從這點來看,多個高檔次的耳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所說的這些燒友,都是出于對于音樂的愛好,希望能有好的設備來享受音樂,是以音樂欣賞為主的真燒友。而現在還存在著一些偽燒友,這些人關注的僅僅限制在耳機產品上,只是關注設備,而缺乏音樂的支持,這樣的燒友,筆者覺得并不是“燒耳機”而是“燒包”。玩耳機的朋友真的是有錢沒有地方花嗎?筆者覺得并不是,因為筆者從前也是一位耳機發燒友,身邊也有很多有著共同愛好的朋友。所以筆者比較理解耳機發燒友的想法,對于追求音樂來說,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享受,高檔耳機的聲音確實有著相當出眾的效果,容易令人陶醉在其中。在喧囂的城市中尋找一方寧靜。如果朋友們有機會親自參加一次耳機發燒友的聚會,就會感受到那種文化氛圍,與會的朋友在交流中的用語都十分客氣,能顯示較高的文化修養。
(責編:孫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