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是緣,相知是情,相和是金,相助是樂”。這是《萬里澄澈》一書作者王厚明先生富有人生哲理的、洋溢著世間真情的話語。相識,的確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緣份;相知,則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真情的升華,正是基于多年來的相識和相知,使我有幸成為《萬里澄澈》這本新書的第一批讀者,分享了先睹為樂的讀書之樂。
當我伏案用心去品讀《萬里澄澈》這本書的原稿時,猶如在與王厚明先生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促膝交談和彼此交流,他把很真實的經歷,用很親切的語言,以很睿智的文筆,將曾經的時代,曾經的感受,傾注于筆端。他寫得很真切,我讀來也感到很真切。他雖然還不是一位專業作家,但是,他的這種自然寫作,無意間恰似展現了文學的本原狀態。這無疑是非常可貴的。
王厚明先生的新作——《萬里澄澈》,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書如其人
我想用四個字來概括《萬里澄澈》這本書,就是“厚重明理”。王厚明先生其人如此,其書亦如此。他為人厚道而又厚重;他處世知理而又明理。他以厚重之人,握明理之筆,寫出了厚重明理之書——《萬里澄澈》,書中對人世滄桑,對人生歷程,以及對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用平視方式去觀察、去思索、去感悟,因而,這本書的可讀性、明理性,不僅表現在內容的時代性上,也體現在作者感悟世事、感悟人生的睿智和赤誠。
二、文如其人
《萬里澄澈》這本書,文筆流暢,語言形象,寓意深刻,蘊含哲理,諸如:《人有三要素》《人應有“三自”》《人生三件寶》《去除人生“三煩惱”》《朋友相處要“三真”》《正仰俯“三視之間”》《人際關系“三善待”》等篇目,并不追求情節的傳奇性和人為的曲折性,而是著力于展現生活的本色和人性的本質,可謂篇篇精美,充滿感染力和感召力,猶如一本《新“三”字經》,透過字里行間,人們仿佛見到了作者的身影。他為文如此,為人亦如此,坦坦蕩蕩,澄澈透明,大凡了解王厚明的人,都會對他的文品與人品的一致性而由衷地稱贊。
三、言如其人
《萬里澄澈》這本書,有個非常可貴的“亮點”,就是作者用非常質樸的話語,真切而又自然地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話題,探討著一道又一道的人生哲理,求索著一串串關于人生由于不同的行為,而出現的不同價值趨向,不同人生坐標。讀來猶如置身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之中,從而增添了幾多生活感和親切感,隨之,也增進了對這本書的可接受性和認同感,也許這就是《萬里澄澈》這本書的個性特色和它的社會價值。
王厚明先生生動的語言,流暢的文筆,源于他幾十年來的社會實踐、生活積淀和勤奮學習。他是一位有良知的人。充滿責任感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對工作如此,對同志如此。對這本書的寫作同樣如此。他求真務實,直面人生,以自己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寫出了一篇篇佳作,吟唱出一首首以人為本之歌,匯集成《萬里澄澈》這本書。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全部書稿,許多使我難以忘懷的親切話語、哲思短語,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中。我的記憶中,諸如:“人之贊我,于我未加一絲;人之損我,于我未減一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而不躁,因為想得遠而不妄,因為站得高而不驕,因為行得正而不懼,只有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謙虛的”;“學會愛,用愛的心情去把握生活,用愛的心情去回報社會,我們的生活便會顯示更多的善意和愛心。我們的社會便會增添更多的和諧與公正”;“官者,人也,是從老百姓中來。在你任職內要有良好的官的形象,徹底拆掉官架子,堅決不耍官腔。矢志不忘責任感,以上對黨組織,下對老百姓,皆認可的業績而捫心自問:盡了心、盡了力、盡了責”。這些散見于書中的鏗鏘之言,言為心聲,也是言如其人,工作中、生活中的王厚明先生,正是這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