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丹陽市國土資源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雙保”目標,按照管理創新年、服務環境年的總體要求扎實工作,嚴格資源管理,加強土地調控,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不斷“完善體制、提高素質”。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實現在高起點上的新跨越。
(一)整合資源,爭取增量,盤活存量,盡力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全面整合建設用地資源,提高項目承載能力。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新一輪發展戰略,重點圍繞開發區新一輪啟動區和相關專業載體建設,開展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工作。在全市統籌建設預留地指標76000畝用于開發區經濟建設,著力解決開發區建設預留地嚴重不足的問題,緩解開發區建設瓶頸制約。同時,根據各鎮(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優化資源配置,涉及面積近萬畝。
積極爭取增量,科學合理安排好用地計劃。遵循內外并重、有保有壓、先緩后急、區別對待的原則,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的項目提供有效保障,重點安排了各鎮中小企業集中區建設和一批投入強度高、科技含量高、集約化程度高的項目用地。全年實際供地180家,面積5887.49畝。
積極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創新舉措,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項目審核、經濟杠桿、置換收儲、集中發展等用地新機制,以內部挖潛、“騰籠換鳥”、建設標準廠房、推進中心村建設等一系列舉措,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力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二)資源保護更加嚴格規范,切實辦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
認真開展基本農田保護爭先達標活動。鞏固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的成果,切實落實“五個不準”,建立完善“八項制度”,促進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正常化、標準化、規范化,順利通過上級驗收。
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切實辦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完成年度占補平衡項目26個,新增耕地面積1823,85畝。3個省級投資項目通過上級部門驗收,共新增耕地1658畝。
切實維護農民權益。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新的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
(三)切實加強土地資產管理,全面發揮市場配置基礎性作用。
(四)堅守耕地紅線,強化執法監察,國土資源管理秩序逐步規范。
開展“立體式”宣傳,增強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國土資源國策意識。以“6·25”土地日為重點,“4·22”地球日、法制宣傳月為契機,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載體,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宣傳。變革執法監察思路,創新執法監察工作,實現“全員執法、全面覆蓋、全程監管”,形成“批前早介入,批中嚴把關,批后重監管”的機制,改變了重批輕管的狀況,進一步規范了土地執法行為,提高了執法水平。繼續加大巡查力度,2007年發現各類違法用地100多宗,并及時制止違法行為,深入開展查處違法違規用地的專項行動和“百日行動”,立案22宗。嚴格信訪目標管理和考核,成功摘除“信訪重點管理縣”的帽子。
(五)采石、磚瓦行業治理整頓工作不斷深化,廢棄露采礦山復綠整治進度加快。
主要措施:一是開展了露采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采石、磚瓦企業普查;二是繼續做好采石、磚瓦企業整治規范工作;三是積極推進廢棄礦山復綠整治工作。
(六)夯實業務基礎,促進地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
進一步擴大土地登記覆蓋率,強化土地登記的規范化管理。全年共發放土地證14600份。認真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2007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工作。持之以恒地開展檔案升級達標活動。2007年又有8個基層所檔案達到省一級標準,目前,全市15個所(分局)全部達省一級標準。
(七)加強隊伍建設,“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持續深入。
其主要成果為:被丹陽市委、市政府評為“服務環境建設先進集體”,并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單位和鎮江市廉政文化建設進機關示范點考核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