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
中國最新“出口品”——國際公司
如今中國公司正走向全球,它們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受到待開發市場的吸引,攜帶著來自國內繁榮經濟的大量資金,在國外投資建廠。走在最前列的是大型國有企業,中、小型私營公司緊隨其后。中國企業不僅在海外開設辦事處和工廠,他們還搞開發和用自己的品牌銷售產品,而不是僅僅向尋求廉價商品的西方公司供貨。這種競爭使得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更難在先進產品削價和投放大眾市場之前榨取早期利潤。
國際環境變化下的機遇與挑戰
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將給中國帶來機遇與挑戰。機遇:一是導致中國經濟影響力迅速上升;二是人民幣國際化速度加快,很可能成長為重要的區域貨幣。挑戰:一是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中國進口需求下降和國際貿易摩擦增加,不利于經濟增長和就業:二是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升,會通過進口成本的上升向中國注入通貨膨脹壓力;三是加大機會成本和匯率風險;四是助推股票、房地產價格上漲。
國際資本流入有三大隱患
在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凈流入中,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在凈金融流動中的比重顯著上升。2007年上半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583億美元。國際資本流入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宏觀經濟管理帶來了三方面的挑戰,首先大規模資本流入不利于幣值穩定;其次外匯儲備積累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再次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無序性和投機性加大了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管理的難度。
小家電業春季引爆內銷大戰
在空調、彩電企業例行地布局春季戰略的當口,小家電業成為2008年整個家電行業的一支奇兵,過往零散的亮相在此刻幾乎演變為集體登場,在大家電利潤逼近天花板之后,家電正在打開一個潛力可觀的新市場。行業普遍預測,到2011年,在競爭尚不充分的生活(小)家電市場有著高達11.6億臺的需求,利潤空間更是高達15%~30%,這也使生活電器成為最有吸引力的領域之一。
思想
專家型企業家生存
當企業規模上來以后,企業家開始漸漸向著政客的方向發展。殊不知政客特別注重形式,形式就是他們的生命。企業家如果也染上此等習性,就很難存活了。大前研一曾做過一個重要預言:“專家階層的實力遲早會增強,并動搖產業界!”要在新的競爭中取勝,企業就要依靠一個個專家從細節中去發現和突破,這是做強做大企業的要訣。
領導者與集體彼此塑造
“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認為:如果沒有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那么一個偉大的集體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沒有一個偉大集體的存在,也就不會擁有一個出色的領導人。偉大的領導者和他的集體是一種共生的關系,彼此塑造。領導者必須學會讓追隨者分享自己的愿景與成果。一個成功的組織,也必須由兩種領袖構成:提出愿景的領袖和這些愿景的保護者與執行者。
每個公司都需要一座博物館
在商業2.0時代,“營銷”變成與消費者一起互動,每個公司在壓縮成本和追逐長尾以及藍海的同時,最好能留出一點想象時間,將自己對于行業或產業的理解、思考放在一個博物館中,這樣,有利于你的投資者、合作伙伴顧客,多一個參與和認識你事業的生動渠道。例如萬科總部就設有一座博物館,大凡參觀過的人,除對建筑細節增加認識外,還對萬科品牌增加了好感。
把網絡品牌注冊會員和企業品牌注冊會員區分開
網絡中最大的資源是2億的網民。驗證網絡營銷的成功,最直觀的方法是看轉換了多少網民資源。企業通常沒有把網絡品牌注冊會員和自己的企業品牌注冊會員區分開,并經常將兩者混淆。實際上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注冊會員才有可能有效地達到促進企業終端銷售的目的。網絡營銷要十分注意“品牌注冊會員”這個概念。
(編輯:白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