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昊
尋找當代“風景”
服裝店里擺放的帽子、鞋子、襪子、領帶、褲子,雜貨店里整齊擺放的飲料、餅干、音響等日用品,被盧昊以近乎超寫實的形式挪到了畫面上,構成了盧昊眼中的“風景”。“我畫得這些東西是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我們去超市、購物中心,都會見到這些東西,我覺得這些物品在當下社會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風景。在古代社會,文人們根據他們那個時代的風景,描繪出來的景象,構成了古代的風景。但是,現在我們面對的自然界,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希望從這種改變中,為所謂的風景找出一種新的可能性。我這批作品就是在尋找這種可能性。”
舒勇
攜千人798高唱國歌
舒勇在798組織了1000人一起高唱國歌,這個想法是他一次去教堂聽信徒們一同高唱“上帝之歌”的時候獲得的靈感,舒勇從這種簡單的儀式化的活動中感受到了一種力量,于是他就萌生了在798組織1000人一起唱國歌的想法,這1000名志愿者中也包括曾經的老戰斗英雄,除了這些老英雄身著軍裝之外,其余的志愿者統一穿著舒勇設計的紅色長袍,在無配樂和其他多余東西的條件下,讓他們一起嚴肅而簡單的唱國歌,可想而知,在一片紅色海洋中,慷慨激揚的國歌聲會產生一個什么樣的效果。來到現場的很多觀眾發出了“很有感覺”的贊嘆。這是舒勇繼泡泡系列、泡女郎之后又一個社會題材創作。
張洹
上海美術館回顧展被取消
2月25日,上海市政府成員觀看了張洹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張洹計劃在上海美術館的個人回顧展中展出的,上海市政府的成員觀后認為這些作品過于激進,不適合展出,于是決定取消這次展覽。這是張洹首次在國內舉辦展覽。2月26日,張洹在上海的工作室中展出了自己的作品,以迎接從國外趕來的客人和朋友,對比窗藝廊老板攜30余人捧場,法國收藏家Francois Pinault到場并且收藏了他的兩件作品,準備放在自己歐洲的新美術館內。
希臘索菲亞·瓦瑞
在孔廟舉辦個展
索菲亞·瓦瑞是希臘著名畫家和雕塑家,在今年的希臘文化年期間來中國的孔廟做第一次在中國的個展,索菲亞·瓦瑞當初特別擔心在這樣一個神圣的地方展覽是否能夠勝任,展覽的實際效果打消了她的顧慮,中國含蓄,深沉的傳統文化同她的作品相得益彰,別有情趣。索菲亞·瓦瑞的創作以希臘的地中海文化傳統為基礎,廣泛吸收了瑪雅,埃及,古印第安等藝術創作因素,瓦瑞的作品充滿感性,奇思妙想源源不斷。她的創作都嚴格保持整體的和諧和生動,善于運用經典雕塑的和諧與顏色陰影的完美結合達成作品的和諧統一。這次展覽一共展出了瓦瑞的7件雕塑和15張油畫。
俸正杰
捐贈《我的父親母親》
俸正杰在新加坡的個展聲勢浩大,栗憲庭、程昕東等各路明星大腕紛紛到場。展覽上艷俗藝術家俸正杰捐贈了自己這次展覽上最大尺幅的作品《我的父親母親》,這張作品是俸正杰為了紀念自己的雙親而作,俸的母親在2006年辭世,父親去世于2001年,兩位親人的離去讓俸正杰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靜心創作,這件作品是為了自救而創作。可以說是凝聚了俸正杰最為真摯的感情。新加坡的新聞、通訊及藝術部長李文獻主持了捐贈儀式,可見新加坡對這位藝術家的禮遇。
余丁
向藝術致敬
3月16日,中央美院藝術管理系主任余丁教授和美國簡·夫里教授共同撰寫的《向藝術致敬:中美視覺藝術管理》,在中國美術館召開新書發布會,由館長范迪安主持。余丁教授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有關視覺藝術的管理專業,簡·夫里是美國最早從事藝術管理領域教育研究的學者之一,兩位資深教授就博物館、非贏利空間、藝術市場(商業畫廊、博覽會、拍賣行)以及公共藝術等四個領域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由于在視覺藝術管理研究領域的開創意義,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評價說,“作為第一部以比較方式研究中美兩國藝術管理體制的著作,這本書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新鮮的經驗。”,該書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