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以經濟為主導的時代,藝術家也不例外的被納入到商業體系中來,而其中藝術與商業結合最為自然和恰當的莫過于和奢侈品牌互融。事實上在時尚品牌的設計上從來都不缺乏藝術的元素,設計師們在產品設計時都不同程度的利用著藝術大師的杰作,但是對于當代藝術家們,很多時候不只是被動的被吸取,也還有主動的參與。

這樣的例子在當下并不鮮見。2008年,影像藝術家楊福東受到香奈兒(CHANEL)的邀請,為香奈兒的全球巡回展覽——流動的藝術(Mobile Art)創作錄像作品《去年曾經讓我心動》。Mobile Art是香奈兒過去兩年進行的美學實驗成果,邀請約20位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現代藝術家,將香奈兒的價值和視覺理念,特別是其標志性配飾——菱格紋手袋,以獨具一格的形式表現出來;當代藝術家周鐵海曾與路易威登(LV)合作,為路易威登在中國開設的第十八家分店——北京金融街LV 店設計藝術櫥窗。櫥窗的靈感來源于周鐵海的兩幅著名畫作《我的作品要用路易·威登的包來裝》以及《中國又來了一個顧磊克》。而愛馬仕3月份在的舉行的“錦繡夢想”絲巾展選擇在今日美術館展出,其完美的展覽布置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而藝術家丁乙將自己的創作融入到絲巾的制作中也成為展覽的又一個看點。
畫在絲巾上的丁乙作品
丁乙是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抽象藝術家,也是第一個被愛馬仕邀請設計絲巾的中國藝術家。愛馬仕邀請丁乙以其品牌2007年的主題“舞蹈”而設計絲巾產品。此季合作,丁乙以自己慣用的十字符號設計了“中國韻律”絲巾。愛馬仕的成品,在88.5×88.5cm的絲巾上采用了32色手工套印,畫面效果非常精細,甚至保留了原本畫作中筆觸的感覺。這款絲巾在2007年已推出六款顏色,今年將再次推出六款。按照愛馬仕集團的安排,這一系列絲巾都由中國大陸地區率先擁有銷售的時間段,再向國外推進。而先后在上海北京兩地舉辦的“錦繡夢想”絲巾展,則融會了中西方不同領域藝術家的創作。既有美國藝術家Hilton McConnico先生,也有中國的導演李玉、舞蹈家黃豆豆,當然還有以十字符號構架作品的藝術家丁乙。
何以保持藝術家的獨立性
這樣藝術家參與時尚品牌設計的事件越來越多,大家或許會擔心這種商業的運作會影響藝術家的創作的獨立性,丁乙也坦言,在與愛馬仕的合作中,最大感觸就是藝術家一定要堅持創作的自由度。畢竟藝術創作才是藝術家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大的品牌一般都注重時代特征,這樣它的品牌文化才能更有親善感,更能獲得公眾的認同。他們與藝術家合作,大多都希望能從藝術界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和活力。所以他們要考慮藝術家及其藝術風格甚至氣質,是否與品牌自身符合。而在這其中,一旦品牌公司過于強勢,藝術家為了時尚品牌而放棄自己藝術創作的自由,不僅會影響自己今后的創作,也會影響藝術聲譽,自然得不償失。所以此次合作之初,丁乙就向愛馬仕全球藝術總監表示合作的絲巾首先要是自己的藝術作品,只有這樣也才能達到藝術家和產品品牌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