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如我們將在北京保利08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將要看到的重要拍品——陳逸飛《二重奏》的主題詞義所表示的,本場拍賣也將為觀眾和藏家上演一場學術與市場并重的“二重奏”。作為國際拍賣界最為年輕、但也是發展最為迅捷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重要拍場之一,保利國際拍賣的現當代藝術專場繼引入夜場這一形式之后,在08年的春拍中又繼續將拍品征集的思路拓展到了對現當代藝術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含量的發掘上。保利現當代藝術部在經濟搭臺的同時,更加注意到利用自有平臺對中國當代藝術發生發展的過程做出積極的文獻式鋪陳。這種注重拍品深度價值的企劃思路必然將會使保利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更多空間。在現當代藝術部團隊力量的集體協作和多方努力下,08年春拍的拍品無疑將使參與競拍的客戶在獲得作品收藏的同時,也能獲得作品中不可替代的、并且是難以用價格估量的學術價值。
我們在這次拍賣中看到的藝術品從縱向上看,涵蓋了從中國當代藝術最早形態直到今天的整個歷史階段,既有前輩藝術家吳冠中的經典作品,也有靳尚誼、全山石和王懷慶等老藝術家的佳作;同時,在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代人,像王廣義、張培力、張曉剛等人的作品也有出現,緊隨其后的劉小東、方力鈞、岳敏君、劉野等人的作品成為本場拍賣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在繼續推出以尹朝陽為代表的70年代藝術家的同時,積極引入了70年代中后期出生一批年輕藝術家,例如熊宇、向慶華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已經引起了批評家和學者的注意,必將成為當代藝術得以繼續書寫的重要一頁。從橫向上看,08春拍不僅在國內藝術家作品征集上作努力,同時也非常注意海外(包括港臺)優秀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征集工作,像潘玉良、趙無極、朱德群、蔡國強、嚴培明的代表作品均將出現。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本場拍品更多地體現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學術價值上。諸如陳逸飛的《二重奏》,作為陳逸飛早期一件非常經典的寫實油畫,這件作品原本一直藏于著名的哈默藝術博物館,今天它的出現為我們認識這位已故著名藝術家的巔峰作品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機會。張曉剛的《生生息息·明天將要降臨》,這是藝術家在中國當代藝術風起云涌的85時期完成的作品,與后來廣為人知的歷史影像作品比起來,它具有更為深層的風格定位作用。此外,劉小東的《田園牧歌》也是我們在各類藝術史研究著述中經常會看到的作品,在中國后89藝術的發展中,它無疑像一面旗幟,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畫風的轉向。除了這種在當代藝術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外,還有一些作品的特殊性體現在藝術家個人風格史的發展過程中,比如我們將會看到確立王懷慶風格的《故園》,還有他的一幅巨幅繪畫《四合》,這也是有史以來畫家本人在拍賣中出現的最大尺幅的作品。對于拍賣市場上搶手藝術家的作品,本場也從自身定位做出了有針對性的征集,例如方力鈞的作品《1998.08.30》,代表了藝術家“藍海漂浮”主題系列的總體風格。還有像劉野的《DER AUSFLUG》,這是藝術家在留學期間完成的作品,應該算是一件回流作品,對于研究藝術家今天的風格形成無疑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再有像周春芽的《兩個朋友》,這都是不同于藝術家符號性作品畫面之外的優秀畫作,可以為我們更為全面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狀態提供非常生動的圖像佐證。
另一件作品曾梵志的《路》也是此次春拍重頭拍品之一,在這件作品中曾梵志將他的亂草風格的藝術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路》是曾梵志2006年的作品,那種在厚油彩未凝固前用筆桿劃出的線條十分有力度,把畫面的效果很好的烘托了出來。看曾梵志的畫,常常令人感到焦躁不安,他畫面上那些急促、紛亂、極富張力的線條,充滿了表現的力量,讓人直接領會到那股在畫家胸中沖突、離散、聚合、剪不斷理還亂的思想和情緒。似乎藝術家就是要把現有的一切搞亂,就是要打破日常生活和“高貴的藝術”的界限,讓人們無所適從。而曾梵志本人的作品也是一樣,他就是要讓人們在他那些涂鴉般的作品面前感到無法適從、也無處躲藏,因為在這些線條、這些色彩、這些形象中,人們將不得不直面自己生命和靈魂的凌亂、空洞、甚至虛無。曾梵志用他異于常人的藝術理解力和創造性將一種特殊的審美體驗用色彩和線條的語言傳遞給了觀眾。
保利08年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的作品將學術價值、欣賞價值與經濟價值結合在一起,這既是一種思路上的積極拓展,同時也是尊重藝術市場特有規律和藝術品自身特性所做出的有益嘗試,這必將為藝術品拍賣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個參照,同時為群眾欣賞優秀藝術品提供多樣性的空間,也為學術研究提供更為多元的關注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