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就有好市場
薩奇:我相信我策劃的中國藝術家的展覽能夠與惠特尼雙年展相提并論。而說起高價,我相信中國的頂級藝術家們是可以與世界任何地方的最好的藝術家相比的。
凱倫·史密斯:好的作品都會有好市場,這不是句空話,劉小東和艾未未在Mary Boone畫廊展覽,作品全賣出去了,甚至有些在沒開幕前就被訂購了。
馮博一:有時候我會策劃反市場的展覽,不是說市場不好,而是在過于繁榮的情況下,會限制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冷林:海外畫廊的文化和認識背景與國人有很大差距,如今在選擇中國藝術家時第一依舊是看重巨大的商業潛力。另一個方面也為了表示自己前沿的姿態。獵奇和重利的前提不是一時能夠扭轉的。而雙方合作的細枝末節決定走向。萬一最終落回到錢的層面上,這對于雙方都不是良性的發展策略。
數據漲跌非常正常
余德耀:數據的漲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數據是個符號。對一個真正的收藏家而言,數據是不重要的。我們甚至希望數據能降下來,我們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優秀的作品。為數據緊張的人,他們都是投資者。
今年,我去蘇富比春拍是為了撿漏,希望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好的作品。可能大家都是抱著相同的心態,所以蘇富比春拍去了很多人。到最后變成搶好東西了,價格也就上去了。
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還是非常非常有前景的,我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現在買入者都是華人,這是基礎。
我也希望中國的藝術家,應該平衡下歐美和亞洲的買家比例。不要把最好的作品先賣給歐美藏家,亞洲藏家卻只能等歐美高價拋售的時候,才能高價買入。我覺得這樣不合理。
各板塊的發展空間相應調整
劉越:瓷器雜項的市場行情穩中有升,因為這部分市場中的買家比較成熟,所以瓷器雜項的市場價格一般不會大起大落,行情一向比較穩定。玉器、文玩、雜項都是收藏的方向,以前瓷器是瓷器雜項市場的“主角”的狀況在今年可能會發生變化。
李移舟: 收藏這類拍品的藏家主要還是出于他們自己對這類東西喜歡,覺得很有收藏樂趣。另外,很多收藏瓷器的藏家也對文房類拍品比較喜歡,這兩部分的藏家其實是有重合的。文房類拍品的價格比較有彈性,價格目前漸漲。
在佛像收藏方面,很多信佛的藏家,還有的藏家是從“宮廷藝術”角度介入,尤其是一些明清宮廷佛造像,它們的造型精致,藝術價值較高,成為藏家首選。
瓷器的行情肯定會更好,雜項漲幅會比較大,尤其是木器以及一直被市場所低估的明清銅器可能會是新的成交亮點。
王定乾:古代美術方面多年來基本生態已經完成功能的定型,在近兩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中國當代藝術相反是剛剛起步,但是在大的方面不存在崩盤的問題,只是目前投資型的市場還是會顯得不牢靠,總體上會越來越好。
甘學軍:油畫和書畫市場將繼續它的火熱狀態,整個市場的調整除了經典繪畫的持續火熱之外,將集中在對新熱點的發掘上。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和寫實藝術的創作氛圍還是非常活躍的。所以今年的市場還有非常的空間去發揮。
當代藝術內部市場熱點開始轉移
尤永:前兩個月,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有一些中國重要藝術家作品流拍,主要原因就是估價過高和華人藏家的缺席,因為現在多是華人藏家接盤。而香港蘇富比拍場,相對合理的估價和華人藏家的助陣,結果很理想。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作品,張曉剛、劉小東都創了高價,但是仍然許多作品流拍。當代藝術如今處在相對的高價位,大家也都能感到當代藝術的拉動力明顯不如前兩年。但是在當代藝術板塊內部也都是在輪轉的。在這個市場中資金量是沒有減少的,熱點或許會從已經處在高位的藝術家作品轉移到像何森等一些本來不是太熱的藝術家身上。
藝術市場前景樂觀
楊越:中國的藝術市場前景是樂觀的。因為現在有很多國外的畫廊還有機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的經濟大環境也非常的不錯。
林家如: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的“意外”流拍很大程度上是估價過高所致,而且美國次貸危機對股市、房市的影響并不會波及藝術市場,因為藝術品拍賣市場是由頂尖的一些大藏家來支撐,而這些人資產的減少度并不會影響他們在藝術品上的開銷。
孫連剛:在未來的3-5年時間之內,中國的藝術會出現一個“井噴”的狀態。現在有很多國外的機構,另外還有像美國的摩根·斯丹尼這樣的收藏家在關注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
劉剛:今年各個板塊都會很火。今年的整體藝術市場將繼續走高,雖然大家都在說市場要下滑等等這樣的言論。但目前還沒有看到下滑的趨勢。整個市場已經趨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