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給藝術區正式的“身份證”
在北京以當代藝術為主的藝術區,早期大多是藝術家自發聚集,在北京整體規劃中處于邊緣化的狀態,隨時都有被拆遷、驅趕的危險。隨著政府文化產業意識的提高,及當代藝術區自身的努力,如宋莊、798藝術區已經被納入到政府的市政規劃當中,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今年,798還成為奧運旅游景點,獲得大批政府資金進行整修。宋莊藝術節自去年始,成為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分會場,成為我國首例將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作為全國性的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博覽會的分會場,為北京乃至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一個示范性的模式。

天津:姍姍而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00年,天津6號院這座古老的洋行倉庫迎來了它的第一位入住藝術家。然后直到2006年,天津市政府決定在6號院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此,寂靜的6號院迎來了它事業的又一個高峰,各級領導紛紛來參觀視察:文化局、黨校學員、市委書記等等,大規模的裝修建設也由此開始。現今的6號院主要是藝術家工作室,另外還有一家廣告設計公司。天津的6號院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被天津市政府堅定不移的按照創意產業園的模式定格下來。將來的6號院將是設計、影視、時裝等等文化產業爭奇斗艷的場景。可以預測,如果這樣的計劃發展順利,藝術創作將會被邊緣化,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現在并且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我們的政府決策。對于藝術家來說,看起來似乎不妙,其實也沒有那么悲慘。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創建畢竟給文化產業提供了空間,文化氛圍會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形成,這就為民眾和政府真正了解文化藝術的特性提供了條件。遙想將來,政府開始意識到藝術創作這個板塊的價值,與此同時逐漸配套的制度政策,另外還有逐漸被藝術熏透的廣大民眾。必將為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扎實的基礎。藝術的人民戰爭就開始了。當然了,所有一切的發展都要仰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西安:自由的“紡織城”
西安紡織城的情況也跟天津6號院差不多。07年,紡織城正式運作,這座古老而龐大的紡織廠,在經歷了拆還是改的艱難抉擇之后,最終留了下來。據紡織城的總策劃岳路平透漏,現在已經成立了X-COMA。X代表西安,COMA從原來的CENTER OF MODERN ART。變成了后來的CENTER OF MORE ART .這也體現出了岳路平的野心。但是后來MORE ART又變成了現如今源于陜西方言的“么ART”(么-沒有的意思),既是調侃,或許也表達了大家對紡織城前途的擔憂。岳說,現在市政府對紡織城的發展又處在了做還是不做的一個抉擇之中,可能是因為沒有更多的經驗來運作這樣一個藝術區吧。現在的紡織城有6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他們都是西安本地藝術家,很多藝術家都是曾經進京入滬追趕黃金季節的人,但是當他們在物欲橫流的京城發現自己的理想和現實差距遙遠的時候——首先北京的房租是很貴的——又揣著自己滿腹的藝術理想回到了西安,來到了紡織城,在這里他們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創作思想。據說他們曾經在外地,遭遇了畫廊的創作限制,也就是要求他們必須畫大頭、卡通等等。面對這樣的要求,有原則的藝術家自然是痛苦的。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繼續他們的藝術夢想。今年的紡織城將會有很多的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音樂、建筑、實驗教育、參與活動的都是西安文化藝術界的頭面人物。岳路平在努力的將紡織城建設成為西安展現前衛和先鋒藝術思想的基地。

深圳:南方藝術品交易樞紐
深圳22藝術區在官方的宣傳中是一個南方藝術品交易的大平臺。在看了他的一些活動之后發覺,22藝術區的活動內容還是非常不錯的,進駐的畫廊,藝術機構的成熟程度也不錯。而且這里連接了香港、東南亞。據說現在國內很多的水墨作品被南方的企業、個人和畫廊收購。

重慶:全球藝術商聚焦點
老牌川派藝術家和川派新生代藝術家的活躍度,讓全球矚目。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思想開發的羅中立執掌的四川美院的綜合影響力。先前作為四川美院師生后花園的坦克庫藝術區也已發展壯大,時不時推出新型藝術活動。在川美氛圍的帶動下,重慶的藝術創作生態是極其活躍的,栗憲庭也極其贊嘆四川的活力,認為像四川這樣長時間的不斷出現杰出藝術家的情況非常的難得。四川的藝術區,藝術家自然聚集的特點更加突出一點。重慶的畫廊比較少,那里的藝術家過得非常的悠閑自在。但赫赫有名的“川軍”卻也是全球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畫商們垂涎欲滴之所在,絡繹不絕的購買人群涌向重慶大大小小的藝術區,聚集在美院的畢業展覽上,一擲千金。今年周春芽、何多苓等14位藝術家搬出了原來的藍頂藝術中心,遷居到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荷塘月色。這個地方由14位藝術家自己出資1100萬修建,到這里的目的是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藝術創作環境。但在同時,在重慶由兩個80后藝術家組織的畫家村卻是舉步維艱。
上海:小資情調下的黯淡
上海的藝術區小資情節嚴重,但值得注意的是,藝術的草根市場卻正在這里形成。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是繼北京798名揚海內外之后出現在上海的比較有名氣的藝術區之一,在和上海香格納畫廊的聊天中得知,這個國營老廠的房東們現在的目光集中在了如何提高莫干山的租售率上。莫干山的畫廊類型多樣,從鼎鼎大名的香格納到出售行畫的無名小店都在藝術區內存在,將來莫干山如何發展還有待房東們的決策。
五角場藝術區其實是一座大廈,讓人想起了當年出現在臺北的阿波羅大廈,據說當年的阿波羅大廈聚集了一批買賣各種風格作品的畫廊,現如今剩下的卻寥寥無幾。
泰康路是上海剛剛興起的一個草根藝術區,那里聚集了很多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家具設計師等等,自然聚集的味道濃厚。賣的東西也很便宜,受到了城市中產階級的喜愛。這又讓我們看到了藝術人民戰爭的潛力。但據觀察,上海的藝術區正處于慘淡經營的困難時期。不過,紅坊藝術區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讓人看到上海藝術區的未來。
沈陽:魯美師生的后花園
魯迅美術學院所在地沈陽,現在出現了一個下深藝術區,這個藝術區是自發形成的。后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把下深廠區其他的企業都遷走,將這里專門建成了一個藝術區,而且據說對藝術家的干涉也很少。現在藝術區里有32位藝術家,基本都是魯迅美院的教師和學生,其中就有院長韋爾申、劉仁杰。這里有一幫熱血青年,他們了解北京798藝術區的歷史,知道圓明園、宋莊,所以他們覺得在沈陽也應該有這樣一個藝術區。這個藝術區具有健康發展的各種條件: 沒有藝術區開發商的介入而自發形成;政府支持而且不會過多干預;依托魯迅美院的良好藝術氛圍;一群追求藝術的熱血青年。
青島:想拷貝另一個798
青島的中國美術館的分館尚未啟用,但一系列藝術區的美好規劃已經迫不及待地畫下了藍圖。青島美協主席楊越介紹了青島目前藝術區的概況。現在青島有3個藝術區:市北由梁克剛正在籌建的一個當代藝術區,市南區的創意100產業園和以榮寶齋為中心的藝術一條街。創意100產業區當初籌建的時候想法非常的不錯,進去的畫廊也不錯。但是畢竟因為青島藝術產業的整體規模沒有北京、上海這么大,急于創收的開發商偏離了原來的設想。現在的創意100產業園甚至進駐了一些發廊之類的商鋪。榮寶齋是青島市拉來的一個大招牌。現在以榮寶齋為中心建起來的藝術一條街,經營的基本上是傳統字畫、古典家具、普洱茶之類的東西。雖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但是仍然讓人覺得這是青島的琉璃廠。市北由梁克剛正在籌建的一個當代藝術區,是以一個生產電子管的老廠為基礎,類似于798。這片地由一個開發商買了下來,開發商當初算了一筆賬,如果把這片廠區拆掉,改建居民樓,利潤不大,并且開發商也不著急馬上就將這里拆除重建。于是就想到了參照北京的798建造一個藝術區,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梁克剛現在想將這里建設成一個吸引青島市周圍藝術家,甚至輻射到全國的一個新的文化中心。青島相對于京滬,藝術的開放程度是落后的,青島市民比較認同的是傳統的中國審美文化。對于前衛的當代藝術,市民還是不認同的,甚至是排斥和咒罵的。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只能放在家里,不敢拿出來展示。曾經在青島的85新潮中異常活躍的梁克剛,現在希望重現之前在青島的教堂前自由展出先鋒藝術的局面,將青島百姓的文化藝術認知再次提升起來。
縱觀全國,興建藝術區的熱浪方興未艾,新的藝術區項目或在企業的資助下,或在市政的規劃下,紛紛上馬。但是市場能否容下如此多的藝術區確實是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