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龍門陣》2008年第2期《最后的建匠》一丈,感覺那個“建”字,實際上是個別字,應該是“牮”字,該字同樣讀為jian,在《新華字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都有這個字,解釋是“斜著支撐:打~撥正(房屋傾斜,用長木頭支起弄正);~一下山墻”。我們農村前些年確有此行業,就是木架房子或土墻房子出現傾斜之時,矯之使正。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稱為“牮匠”。
讀者 何明橋
我是《龍門陣》多年以來的忠實讀者,幾乎從發刊起至今的所有各期都有,并已裝訂成冊。正因為如此,對《龍門陣》的字眼也是特別地“挑剔”。這不,讀今年第1期,就“挑”出了一些問題。
第104頁正文第1行《水滸傳》第25回應為第21回,該回標題為《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引文中“春臺凳子”應作“春臺、桌凳”。“一個刷子”是衍文。
第106頁,《金瓶梅詞話》第59回文中“錦巾兌”應為“錦悅”,并與“云母屏”分屬兩句。悅(shui)是古時的佩巾,即現手絹兒,分成兩字“巾”、“兌”難解。
另外,第108頁“一副惹禍的對聯”,瀘州《江城晚報》副刊所載:“國亦為民,共亦為民,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該文未談出《江城晚報》刊載此對聯為何年何月,背景如何,有疑。查《龍門陣》1980年第1期第72頁,及1982年第2期也有類似的聯文,上聯作“民猶是也,國猶是也”,或“是”作“斯”。此聯是諷刺袁世凱稱帝的。余德泉《古今絕妙對聯匯賞》第338頁及其他書報也有刊載。
讀者 王友生
(責編 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