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你再本能地感到緊張與不安時,把它當作好消息。
站在起跑線前,如果你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血脈賁張,那么恭喜,你已經獲得發揮最佳水平的狀態和基礎——焦慮與緊張。同樣地,面對冗長的工作計劃、響個不停的手機以及必須回復的繁雜電子郵件,在倍感壓力之前,你也應該先暗自慶幸:至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你不會有失業的危險。
字典中關于“焦慮”一詞的定義是“不安、憂慮或者擔心某件事會發生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人們通常想要避免的,對于在高度運轉的世界中忙碌工作的上班族來說尤為如此。當我們聽到周圍太多的人抱怨自己不堪心理和肉體的雙重重負,甚至“郁悶”已變成人人脫口而出的口頭詞匯時,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是一種趨向病態的心理。而確實也有一些專門的醫療機構會開一些藥來驅逐這種感覺。但是請注意,促使你前進的適度焦慮或許也會被同時驅逐。
適度焦慮是我們能應對變化、處理棘手問題或者從失敗中超越出來的恰當分量,也是能讓我們表現最佳并樹立正確態度的適當能量水平。毋庸置疑,它對個人和組織的增長都將是一個催化劑,它使人們領悟到不安,并將挑戰轉化為機會,這驅動他們針對自己以及組織做出有意義及必要的改變。與之相反的當然是過多或過少的焦慮,其結果不是陷入負面想法不可自拔,就是平庸的表現與在棘手問題前的束手無策。
當然,焦慮的尺度很難掌握,大多數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如同波浪線一樣在過多、過少與適度焦慮間來回搖擺。創建適度焦慮的前提是你需要對變化保持時刻的敏銳,這不僅包括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的互動,還意味著審視自己內心的波動。如果能及時意識和順應這種變化,或者說不確定性,就會將焦慮轉化為動力,釋放出巨大能量。
順應變化——焦慮感通常來自于脫離開原先的“舒適區”而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如果將這種變化視為一種興奮和成長的表現,那么就能將焦慮轉化為動力,釋放出巨大能量。
行動起來——處理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全身動起來。可以散散步,或者去健身房。當然,還包括即刻投入到讓你產生焦慮的工作當中。
重信踐諾——減少焦慮最有力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遵守自己的諾言。無論是向他人還是向自己的許諾,一旦沒有達到,都會產生糟糕的情緒。所以,與其面對無法完成的宏大目標,不如將其定得小一些,然后圓滿實現它。在陳述目標的語言中盡量避免使用“完全”、“從來不會”等絕對性詞匯。
忘掉過去——不要總是糾纏于過去犯的錯誤,這只會讓你因為再也無法挽回而更加不安。謹記,活在當下!即使是焦慮,也要為當下而焦慮。
認識到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我們經常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哪些事情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但如果轉換思路,聚焦于表現不錯的方面,盡管無法完全消除焦慮,也可以把它轉化成躍躍欲試的沖力。
每天為焦慮安排時間——絕大多數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如同波浪線一樣在過多、過少以及適度焦慮間來回搖擺。因此,不妨為焦慮專門安排一個時間,每天此時,你可以將生活、工作、家庭及其他的一切的憂慮集中在一起盡情地發泄。而時間一過,就不要再有任何負擔,因為你已用完了自己的“焦慮時間”。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你像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著名的預言詩《耶路撒冷》中所言,有一種“我必須創造一個系統,否則便成為他^奴隸”的緊迫與焦灼,而且這種感覺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那么你也許真的需要看醫生了,至少讓他告訴你,你并非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