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物流業有一條格言:“便宜的價格可以使你進入這個行業,但只有優質的服務才能使你留下來”,迄今為止,聯邦快遞已經把客戶服務網絡鋪到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90%的區域,它不僅僅提供貨運服務,還誕生一位一流的經濟預測師。
黃賡曾被《商業周刊》譽為全美“最準確的經濟預測家”,他在“9·11事件”之后準確預測了美國經濟復蘇的時間點和GDP的增幅,2006年又因多次準確預測到經濟增長數據,在《華爾街日報》評選的全美頂尖經濟預測家的名單中排行第二,是美國少數影響國家決策層的華人,而他的“正職”卻是聯邦快遞的首席經濟師。他說正是快遞業這個奇妙的行業為他的經濟預測提供了優勢。離開中國23年,小時候的最大夢想是做一個外交家,興趣愛好是畫畫,黃賡把幾乎無交集的角色集于一身,并且樂此不疲。

和投行里的經濟學家不同,黃賡能從快遞公司覆蓋幾乎全球各個國家的業務中發現經濟學的樂趣
快遞產業的崛起是后工業經濟時期的一個標志,而且快遞公司又是IT網絡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公司——以IT為網絡支持,在全世界遍布網點,不僅有實體經濟的支柱運行,也有不同的服務產業,服務全球多個國家地區,是個真正涵義上的跨國公司。對于搞經濟的人來說,總是希望有一些平臺可以采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具體決策起到一定的影響。聯邦快遞恰恰給我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公司業務幾乎覆蓋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所有的產業,從中可以看到哪些地區、哪些產業發展得很快。可以了解不同的經濟周期和不同的產業替代,包括從公司內部的運行狀況。這些對于宏觀預測和微觀分析而言是很有利的,不僅從外部角度看出產業的發展,跟公司內部的運營結合起來,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綜合。再去為公司營運提供座標和影響宏觀政策。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啊。
但在工作方式上,黃賡卻和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樣每天需要吸取大量資訊,而且在全世界出差
我有兩個彭博的monitor,會定格的信息基本上是世界各地的股市情況,世界各地的利率、匯率情況,我們公司和產業在世界各國的主要股票情況,還有一些產業方面、能源方面的報告,世界各地經濟指標的報告,我首先會查看這樣即時性的信息網。在辦公室里,前面是我的電腦,后面是CNBC頻道,看看有什么新的數據和指數發布,有什么新的經濟動態。
然后開始處理信件、電子郵件、公司內部一些備忘錄等。要閱讀大量的東西,一些權威性的報告和世界各地最新情況的分析,各地經濟數據的反饋。理論方面,要讀企業管理以及相關的一些書報,比方說哈佛商業評論等。還需要開一些會,內部作報告,一般這樣一天就過去了,每天都忙忙碌碌。最重要的在閱讀的吸收和消化這個部分,然后為公司做一些具體的導向性的工作。
我經常出差,2007年大概有120多天在外面,主要是一些高層的會議,理事會成員的會議,討論、辯論。是個最新的渠道得到信息和思想、得知決策層的動態的好方式。我也會把出差當成旅行觀察的一種方式。
聯邦快遞的首席經濟師,幾個美歐重要理事會的成員,美國國家政策的諫言者……這些身份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
經濟與產業分析對公司內部各個職能部門都有具體導向作用。所有企業行為都是經濟行為,需要不同方面的指導,這是產業經濟學家的職能所決定的。畢竟是公司員工,做的事情需要對公司內部有一定作用,外部的很大部分是公司的特殊位置所決定的,公司覆蓋面很廣,幾乎每個國家和每個產業都覆蓋到。FedEx內部所顯示的一些經濟指標和數據,跟官方的數據發布相比大概會提前一個半月左右,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在經濟預測和分析行業做了近20年,有一定影響力。我希望給企業內部、包括外部政府決策等都帶來一定影響。我的這個位置就很像是你是公司內部的一個員工,但你是坐在公司外部,往公司里面看。兩方面結合起來,可以從公司內部的數據來縱觀外部,同時又從外部的趨勢來指導公司內部。
這個位置很奇妙,也很有意思,所以這種狀態比較獨一無二。
黃賡從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學院畢業,先后求學于耶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職業生涯完全換了一個方向,但他依然覺得現在正在實現少時的夢想
我從小很羨慕外交家,可以到世界各地,當時去讀國關就是這樣,希望能夠成為優秀的外交家。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很奇妙,條條道路通羅馬,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已經實現了這個理想。可以和很多政府領導人近距離接觸,交流很多東西。和印度總理喝茶,愛沙尼亞總理吃早飯,和一些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座談等等,在某種場合下跟許多國家的政策決策層都有不同程度接觸。從另一側面來講,也在為促進經濟國際經濟一體化做點事情,少兒時期的理想有部分實現了。如果現在黃賡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是學畫出身,現在卻沒有時間靜下心來畫畫,很遺憾。此前國家地理拍了個地球系列片,拍攝了世界各地的山川、河流等自然風物,還有各種動物,世界各地的環保情況,非常有趣。我自己走過近40個國家,不同環境里的人和行為是很不一樣的,拉美、北美、歐洲、亞洲、中東、非洲,都不一樣。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希望能用不同的畫去表現不同的人和事,以我自己的方式。還有就是做一些慈善的公益,不僅僅給社會,給個人也會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關于有效管理的是非題
何謂有效的、好的管理?你或許會認為自己對此深有見解。花上幾分鐘做做下面這些判斷題,答案很可能會顛覆你此前對有效管理的理解。正因為這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認識誤區更容易產生。True or False
1 當與員工接觸時,有效的管理者通常都情緒高昂。
2 好的管理者意味著當員工需要時,總是能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
3 應該提供給新員工按自己方法工作的機會。
4 有效的管理者認為,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每個人都是可以被激勵的。
5 一個好的管理者的大門,是永遠敞開的。
6 最好將績效目標定得非常高,這樣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地工作。
7 在如今這樣快節奏的社會里,沒有截止日期的壓力,人們通常能完成的任務更多。
8 在面試中,大多數人是誠實的。
9 會議應該用來分析和討論問題。
10 當員工遇到困境時,好的管理者有責任拯救他們,并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答案及詳解
理由:
1 真正有效的經理人無論是收集信息還是作出決策,都應當榮辱不驚。過于積極會在員工面前顯得做作,導致信用度下降。應該根據事實和信息,而不是當時的心情來處理。
2 當人們向你尋求答案時,他們通常真正需要的是安慰,或者讓你對問題負責。你的工作應該是,修正偏差,找出事情背后的本質。
3 當雇傭了一個新員工時,首先需要迫使他/她達到組織預期水平,才能放手讓其自己干。
4 你激勵不了任何人,人們只能自己激勵自己。你能做的只是檢查你的員工是否都在適合的崗位上。你還能創造員工自我激勵的環境。
5 有效的管理者意味著控制著自己的時間表。如果你的大門總是敞開的,你將受制于自己的團隊。
6 雖然人的潛力無限,但如果目標定得太高以至沒有人能夠達到的話,就會產生焦慮。這時,人們通常會選擇放棄。
7 deadline是成功前提,它能規定優先級,并迫使人們比預期完成更多的任務。
8 大多數只是說你想聽的話,不要看重表面,要繼續追問;
9 會議應該僅僅是用來作出決定的。
10 沒有比為個人負責更頭疼的事了,如果你卷進于此,就會深陷在麻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