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兒童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的設計
有這樣一件東西:四方的盒子中央是兩個一樣大小的洞,如果你好奇地將手指伸進去,會發現它立刻隨之轉動。實際上,你正在通過“鏡頭”為這個數碼照相機充電。沒錯,這就是一款沒有LCD屏幕的索尼“odo”照相機。
類似的“odo”產品還有很多,僅從外觀,難以分辨出這些造型各異的概念產品的功能,但兒童卻十分樂于通過自己的雙手來發現驚喜。“odo”產品需要兒童以各種手動方式提供動能才能運轉,這正是索尼的用意之所在:通過移動部件、搖動手柄或是在自己的身上摩擦來為“odo”提供能量,這種與眾不同的交互在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好奇心的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能源和環境的寶貴性。
索尼目前尚無將“odo”商品化的具體計劃,其洛杉磯設計中心工業設計與策略主任有江勇表示他們并不把“odo”視為產品,而是幫助兒童提升對環保重要性認識的實踐。“odo”本身既不是縮寫,也沒有任何意義,選擇這三個字母僅僅是因為拼寫和發音具有人文氣質。但在更深的層面上,“odo”展示的是索尼如何將“可持續發展”與“為下一代”(For theNext Generation)這兩個極富社會責任的主題結合在一起。
但從商業角度來看,“odo”顯然有助于培養下一代“綠色消費者”。如果倡導環保在幾年前還被視為企業銳意創新的突破之舉,那么,隨著全球資源環境條件的日益嚴峻及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加強,“綠色產品”將成為新的商業主流已經毋庸置疑。“odo”或許與真正的未來消費電子產品相去甚遠,但這種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到設計中的理念確實來自未來。正如“odo”設計團隊對《環球企業家》所言:“現在所有的外界環境都相互聯系并且不斷擴張,在音頻、視頻、通信和娛樂等索尼擁有多年經驗的領域都將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索尼的信念是產品應該豐富人們的生活,并且提供新的價值和體驗。除了保證可持續性的設計,概念設計是開發、倡導下一代人的新價值觀和未來生活方式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索尼、我們在設計時總是有一個未來在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