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登峰 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工程師
中國的玩具企業在世界整個玩具產業中主要是擔當了加工制造的角色。四達電子的表現已經大大強過那些已經倒閉或者正在搖搖欲墜的企業,不僅成功的躲過了第一沖擊波,并且通過規模擴張獲得了比行業平均水平要高的利潤率,形成了一定的基本積累,并且還培育了自己的風險規避型業務—STAR電動車。
我們不能忽視,四達電子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市場上的訂單被認為是充分的。而目前的狀況是市場上的訂單已經不再充分,其原來的主要優勢之一—較大規模已經成為其主要累贅。
寒冬既已到來,我們也認為四達電子已經盡力拿到了自己所能拿到的OEM訂單。在業務組合的取舍上,萬和平不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其風險規避型業務—STAR電動車的發展以及零配件業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人力成本)上。
首先是STAR電動車業務的發展,從案例上看,我們尚不能預知這塊業務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以及STAR品牌在競爭中的表現,從四達電子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不能再有大的沖擊,所以這一塊的業務需要穩妥發展,不能因為玩具配件業務的萎縮而采用賭徒的方式在一塊前途未知的業務上孤注一擲。建議在STAR電動車上加大市場推廣上的投入,并進一步分析該業務的前景來確定后續發展方式,人才上做一定儲備即可。
關于成本的控制,我們不妨綜合看看人力資源部和工廠雙方的意見,一方面認為過多的人員是企業的成本負擔,一方面認為人才是企業生產的必要儲備。他們之間誰有錯?都沒有錯。萬先生該如何決斷這一難題?就目前訂單大幅度萎縮的情況考慮,的確應該大幅度的裁員才行,但是又需要顧忌一旦市場恢復,熟練工人難找。所以,不妨利用所有的一線生產工人和多余的設備組建一個勞務輸出公司,為包括四達電子在內的所有玩具電子廠提供勞務服務。在公司的業務組合中增加勞務輸出這一項,短期來看可以通過勞務服務的收入沖銷過高的成本,長期來看可以將這一業務作為公司的培育型業務之一。
關于轉投越南的考慮也是萬先生決策思路中的重要一項,越南考察之后如果決定轉投越南可行,那么國內過剩的生產工人可以作為勞務輸出的資源,貿易和研發的業務需要保留甚至壯大,國內公司將主要承擔為研發和貿易兩大職能。
另外,行業的低潮期對于很多具有實力的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期,如果能有很好的融資渠道,四達電子可以考慮收購一家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出口玩具制造商,這一步需要考慮的是其他國內采購商的關系維護。
雖然國家在努力改善著整體的外部環境,我們甚至不妨樂觀的設想中國玩具業的寒冬很快就會過去,四達電子能夠順利地回到原來的發展軌道。但是這次的事件給四達電子這一類企業帶來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風險規避能力是那些依靠簡單制造而存活的企業需要考慮的,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永遠只有被動。
這里我們不妨幫助設計一下四達電子的未來景象:四達電子將成為一個集團,業務組合主要有:玩具零配件(甚至不限于電子產品)的供應、STAR電動車以及其他玩具的內銷以及出口、熟練的玩具(零配件、成品)制造工人的勞務輸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