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六月中旬訊,深圳發展銀行宣布計劃發行價值約八十億元人民幣的混合債券。何為混合債券?相信對很多外行人士,甚至部分行內人士,混合債券都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其實,即使在歐洲及美國,混合債券或債務(hybrid bonds or debt)也是一個相當新鮮的名詞。然而,正是這個鮮為人知的創新金融工具,其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在過去5年,發行的混合債券已達到240億歐元(約合2610億元人民幣)。那么,混合債券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首先,混合債券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結合了債務及股本的各自特色。簡單的來說,混合債券便是允許全部或若干百分率的債務被當作股本來處理。而該百分比則由專業評級機構如穆迪和標準普爾來評定。舉例來說,10億歐元混合債務如被評級機構認可將75% 當為股本, 發行人便可將7.5億歐元在資產負債表上記錄做股本,而剩余的2.5億歐元則依舊被認作為債務(圖1)。在這情況下, 負債只從10億上升到12.5億。債務股本比和債務資金比在發行前后一點沖擊也沒有。這一轉變對很多商業機構的資本結構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因為債券的利息率始終低于股本成本,公司大可用混合債券來取代部分股本降低其資本成本。此外,由于股票數目并沒有相應增加,每股盈利只會有增無減,而這對很多企業的策略有著極大的幫助。
評級機構在評估混合債券時一般都基于以下三種特性:
永恒性 (permanence and maturity)—由于股本在理論上是可永存的,大多數的混合債券一般都有很長的到期日期。眾多此類債券都有50~60年的期限。有些甚至更長, 如丹麥能源公司在2005年發行的混合債券,便以1000年為期限。此外, 有些更是永久的。
利息遞延 (interest deferral)—為了使混合債務更能像股本般運作,這類債券發行人有權遞延支付利息。在有些情況下,發行人更規定必須遞延支付利息。由此,正如股本一樣,當商業機構在財務上有困難時,它能保留其資金流通性以渡過難關。
從屬性 (sub-ordination)—混合債券在財務結構上永遠都屬于最低債務等級,只能高于優先股及普通股。
正因混合債務的這些特性,歐洲的商業機構均采用此類債券以達到不同目的,尤為流行的是合并與收購。意大利的Lottomatica便因不能再增加其龐大的債務但同時又不想損害其每股盈利,而采用混合債券作為購置美國Gtech的資金?;旌蟼嗄苤缛鸬涞腣attenfall及丹麥能源公司等這類不能發售股票的公營機構募集資金。同樣的,德國的Otto Group和漢高等這類家族企業由于不愿稀釋股本而無法發放股票,混合債券也因此成為了重要的融資渠道。此外,有些公司如德國的拜耳和瑞士的羅氏制藥還用混合債券取代現有的其他債務以預防信用評級被降級所導致的種種問題。
基于混合債券仍是新興的金融創新工具,再加上近期在歐美各地因信貸緊縮帶來的問題,現在很難判斷其在將來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但作者在此大膽地預測,此類債券因其特殊的特性和功能必定會持續增長?;旌蟼鶆仗貏e適用于那些已耗盡借款能力及因市場緊縮而不能借貸或不愿發行股本的機構。另外,有些公司可能需要再融資,混合債券亦不失為一件可以考慮的金融工具。(作者在這里鳴謝馮林的大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