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歲當老板打拼市場,18 歲步入大學讀書,期間開了全國首家聊吧,月贏利萬元。2003 年,正讀大三的她休學開公司創業,一時間聲名遠播。
截至2007 年9 月,她用5 年時間賺取了500 萬。從大學生到公司老總,26 歲的她靠什么贏得了成功人生?
愛也生意,敗也生意
張美英從小就很有個性。上小學時,她跟著外公賣瓜子、花生,很會算細賬。在學校,她常常“倒賣”鉛筆、泡泡糖之類,同學們給她起了個綽號叫“生意經”。上初中后,她做生意的“惡習”不改。為此沒少挨老師的批評。
1995 年,張美英初中畢業,父母把她送到北京的姑姑家。姑姑是北京服裝學院的教授,父母認為在北京接受教育,肯定要好多了。雖然上了北京的高中,但她央求姑姑說:“如果你們尊重我,就讓我退學吧,我想做生意!”
自己到底能干些什么呢?張美英常常為這個問題苦惱不已。
后來,她到北京亞運村,找到一家新加坡駐北京的公司,為公司總裁當起了導購員。憑著伶牙俐齒和熱情、細心、周到的服務,她的月收入從3000 多元長到5000 元。不到半年,張美英被一香港服裝公司老板挖走,沒過一個月就當了領班。1999 年7 月,張美英辭職了,她要做自己的老板。此時,她手里已有3 萬元錢,在北京西單一家商場,她租了一個柜臺賣鞋子。但出師不利,兩個月賠了一萬多。轟轟烈烈的第一次生意失敗后,張美英總結教訓:不了解市場,太沖動,個人素質需要提高。1999 年底,她產生了強烈的讀書愿望。
開辦首家聊吧
2000 年9 月,通過考試,張美英走入鄭州大學的工商企業管理系。她所在的班級有68 位同學,張美英性格開朗,走到哪里都能聽到她的笑聲。她虛心求教,成績居中上等,第一學期還拿了150 元的獎學金。
學習盡管忙碌,張美英的生意癮卻“死灰復燃”。2002年暑假,張美英想做個項目。一天,張美英沿著桃源南街向學校走,在離學校400 米的地方,她看到兩間出租的房子,100 多平方,月租2800 元。“如今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把這兩間房子建成一個精神家園多好,溫馨舒適有情調,把快樂相互交流,把憂傷向別人傾訴……”張美英想,也許開一間聊天室,提供精神服務,比商場還掙錢呢。
回到學校,她把想法說給同學,大家都說可行。張美英給聊天室起了個溫馨的名字——聊吧。當時在河南她的聊吧是第一家。

注冊工商營業執照的時候,工作人員從沒聽說過經營聊吧的,但最后還是按新事物進行了注冊,執照經營內容一項填的是聊天,兼營的項目是餐飲酒水。
2000 年10 月6 日,聊吧紅火開業。第一個月持平,第二個月贏利4000 元,第三個月竟贏利5000 元,再往后,聊吧平均每月贏利1 萬元……許多人從聊吧中看到了商機,開始遍地開花。
瞄準商務電話
聊吧贏利,足以證明張美英的眼光獨到。張美英說,在學校,她的《高等數學》學得不好,但《市場營銷》還算可以。
從2003 年3 月起,手頭有了一定積蓄的張美英又在醞釀新的計劃:鑒于鄭州的聊吧市場已飽和,她要轉讓聊吧,另辟蹊徑,開一個能擺到桌面上的公司。
2003 年6 月的一天,張美英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信息:商務智能電話,這是一種新型電話機,可手寫輸入,可發電子郵件,有日程提醒,具有辭典功能,能高效辦公。雜志上說,目前這種商務智能電話正在全國尋求代理。信息時代,電腦在步步升級,手機越變越小巧,固定電話也該革命了。
張美英將電話打到北京的廠家,得知河南目前還沒有代理商。雙休日,張美英到北京聯系代理事宜。最終張美英拿到代理權。
2003 年7 月,張美英注冊了一個公司——鄭州海天紅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大家都習慣地喊張美英“張總”。
大三女生開聊吧掙了大錢,還開公司當上了總經理,這一新聞先是在鄭州大學校園傳開,接著是當地媒體的介入,張美英一夜成名。立刻,有媒體聯系采訪的,有同學要求打工的,有讀者要求加盟的,還有同行前來探討經驗的……
真是太忙了,還有學業,許多想法徘徊在心頭不得實施,張美英不免有些苦惱。
2003 年9 月要開學了,公司面臨一大堆業務,怎么辦?一系列問題讓張美英頭疼,她向班主任說了這個難題。看到學生有今天的成績,老師也感到高興,說要處理好學業與事業的關系,不行就先暫時休學吧……
張美英選擇了休學,獨自一人打拼事業。“大三女生”獨特的創業經歷也火了媒體,對于大學生休學創業現象,引發了長時間的討論,張美英無暇顧及,只是埋頭走自己的路。一年后,僅商務智能電話一項的收入,她的贏利就超過了100 萬。
推廣基因檢測掘金百萬
當許多人經過打拼,有了充裕的金錢和安逸的生活后,這些成功人士首先考慮的是什么呢?——健康,這是張美英給出的答案。沒了健康就沒了一切,所以,她一直想做點很“前衛”的事業。
2006 年5 月,張美英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基因檢測的報道,立刻產生了興趣。
文章說,為什么有的人每天大魚大肉也不見血壓升高,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得了糖尿病?為什么有的人一輩子吸煙也沒患肺部疾病,有些人煙齡不長卻早早罹患肺癌?很顯然,這是因為每個人疾病遺傳傾向的不同,和基因有關。
文章舉例說,布拉德菲爾德家族本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但自從這個家族的老祖母戈爾· 布拉德菲爾德于1960 年死于胃癌后,死亡的陰影就一直籠罩著她的子孫們,戈爾的7 個子女,其中6 人在四五十歲時相繼因癌癥去世。18 個子孫中,有10 人因胃癌或者疑似胃癌先后去世。此后不久,這個家族余下的17 人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表明,他們中有11 人攜帶一種家族遺傳性胃癌的突變基因,攜帶這一突變基因的后代將有70%的幾率患上胃癌。迫不得已,子孫們選擇了在自己還未發病的時候就將胃完全切除。
癌癥的家族聚集現象在國內也屢見不鮮。文章還舉例說,前段時間媒體曾報道,南昌的熊氏四兄弟中,老二熊水根在醫院檢查出結腸癌,在外打工的三兄弟連夜趕回,三人心里一怔,這種癥狀自己也有哇。檢查結果令人震驚,除老三有些炎癥外,老大、老四都患有結腸癌。
張美英感覺突然發現了一個商機,她向鄭州大學醫學院的一位教授請教。教授解釋說,疾病面前,并非人人平等,很多疾病都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些人生來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就比別人大,每個人對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對不良生活方式的耐受力是不一樣的。教授還說,目前國內一些機構已開展了基因檢測,從而對一些易患疾病,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
張美英立刻進行網上搜索,果真發現一些基因檢測機構。她敏感地意識到,基因檢測必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推廣基因檢測,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06 年8 月,通過專家的介紹,她找到了隸屬中科院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這個中心,張美英了解到,目前,人類的十大疾病與遺傳相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肺癌、哮喘、抑郁癥、老年癡呆。科研人員說,現在有很多疾病醫學界無法醫治,但病人如果知道自己攜帶某些致病基因后,就能夠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所以說,基因檢測行業是一項朝陽產業,將來要逐步在科研場所和大醫院進行推廣。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后,張美英打定主意,投資基因檢測。
2006 年9 月,張美英注冊成立了鄭州盛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選址環境優美的鄭州市英協花園。隨后,她按照程序辦理了加盟手續,開始在河南獨家代理基因檢測的推廣。
與此同時,公司開始招聘生物或醫學專業的工作人員,公司網站開通。
基因檢測的費用較高,每一類約2000 元,五大類全程檢測費用在8000 元左右。結合實際,公司將“受眾”定位于“中產階級”,因為這部分人有經濟基礎,有消費的愿望。
目前,張美英在鄭州的公司總部有20 多名業務骨干。通過一年多的項目推廣,公司已贏利百萬元。看來,年經的“大三女生”真是前途無量。盤點一下,張美英5 年的業績有多大?對這個問題,她只是靦腆地一笑,不愿說出這個秘密。后來被記者逼急了,她指著自己的一套房子說:“這套房子是我前年買的,90 多萬,算是一年的平均業績吧。”
一年的平均業績100 萬,5 年創業時間,張美英掘金500 萬?眼前的這個時尚女孩只是甜甜地笑著,沒有回避這個數字。那么,她到底有著怎樣的管理經驗?此時的張美英忽然變得城府很深,她說自己曾經跌倒過,2005 年代理保健食品賠得一塌胡涂,100 多萬一夜間消失,但她始終很自信,因為人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 其實,我還想上學,想過英語四六級,想讀MBA……”2007 年9 月上旬的一天,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張美英這樣對記者說。此時,她不再將自己定位于一個“大三女生”,但她表示在學業上不會放棄,相信總有一天會重返大學校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