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全國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如何使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得到和諧發展,是需要我們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加強職業指導是其中一個有效途徑。
一、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現階段,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常由以下幾個部門完成:學生處主要完成學生常規管理工作;招生就業處負責收集和發布招聘信息、組織面試等工作,提供窗口式服務;有的學校為學生開設《職業指導》課程。
有關部門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各自從教學角度、就業角度開展,存在條塊分割的現象,缺乏系統性和個性化服務,就業困惑、學生發展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作為學生管理部門,不但要從全局角度給予學生教育和指導,還要及時收集全校學生各類信息,包括學生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管理部門信息充分、匯總集中快等優勢,并依靠行政管理手段,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適應水平的提高和學生職業心理的養成。
二、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內容
1. 職業觀念的指導
指導教育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觀念,明確職業目標,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幫助學生在進行就業決策時正確對待就業和未來職業。一是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二是幫助學生了解未來職業及其特點,促進學生掌握技能,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
2. 職業心理素質指導
作為一名職業人,要具有良好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如職業責任感等,這需要提早進行職業心理的訓練和輔導。另外,學生在實習和就業前心理問題日漸增多,會對他們的就業和實習產生不利影響。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3. 社會適應性指導
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不但角色和所處環境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而且許多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適應性不良。因此,在步入社會前,要系統地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使之順利進入新的工作角色,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和社會。
三、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具體方法
1. 面對學生群體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針對學生群體階段性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心理講座和心理活動課的形式來解決。心理講座在內容上具有信息量大、系統性強等特點,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以專業、系部為單位的組合形式。
心理活動課則多以班級為單位,在活動中寓教于樂,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規劃能力。一般通過一個學期的活動課,學生心態改變比較顯著,在自信心、自我認同感等方面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面對小群體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在開設學生專題心理輔導講座或上完心理輔導課后,很多學生會以不同的方式將他們的心理問題或困惑反饋給老師。可先將問題歸類,特殊的可通過書信、電子郵件、電話、短信給學生提供幫助,問題集中或相似的以小組形式做約見面談輔導。這種小團體輔導形式既能保證個體學生的問題得以解決,又能相互學習感染、共同提高,而且能大大提高輔導的效率。
3. 開展職業指導的訓練和活動
可采用認知訓練法,讓學生填寫認知訓練題,通過口頭自我介紹、文字自我介紹等訓練來提高對自我的認知能力,在學生社會實踐中開設面試、求職等環節的訓練課,組織勞動法律知識的學習。大量的職業指導訓練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穿插在平時的教學和社會活動里,使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和職業技巧得以不斷提高。
4. 開展學生個體職業指導工作
個體生理、心理及生活環境的差異,使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認識困惑或壓力,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心理問題,不太容易在群體面前表露,這就需要對學生個體進行輔導。輔導形式多采用心理輔導的方法,如一對一的面談形式、網上即時對話等。
5. 使預防工作與解決問題相結合
學生需要全面、系統又具有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和教育,班主任、各系輔導員、職業指導老師、專業課教師都是職業指導隊伍的主力軍。
要對班主任、輔導員等進行職業指導工作的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指導能力。同時,要針對學生心理發育特點,提早進行預防性的教育和解決主要問題的指導,積極消除和控制就業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 深圳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