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媒介對于企業來說,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了使本欄目更加貼近企業與媒體的實際,深入探討媒介和企業共同面臨和關心的一些現實話題,為構建良性的媒企關系出謀策劃,本刊記者將走近企業,聽一聽真正來自企業一線的聲音,希望我們采訪中透露的信息能對傳媒人有所啟示。
被采訪者:高山流水集團營銷總監張金鵬
采訪時間:2008年3月21日
采訪地點:高山流水集團營銷總監辦公室
(高山流水集團是一家專業的房地產開發管理企業,旗下有西安愿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西安高山流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西安高山流水實業有限公司、知音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西安愿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等,其龍頭企業西安愿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具有國家二級開發資質的專業房地產開發公司)
喜歡主動與媒體接觸
記者(以下簡稱“記”):請問您平時經常接受媒體采訪嗎?貴公司的對外宣傳主要是通過哪個部門?
張金鵬(以下簡稱“張”): 房地產公司與媒體打交道是避免不了的,而且比較頻繁。我經常會接受媒體的采訪,因為集團的對外宣傳主要是通過我們營銷中心進行的。
記: 貴公司聯系媒體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請您談談接觸媒體的目的和方式。
張:更多的是我們主動。媒體有時會搞一些活動或有一些主題推廣計劃,他們會和我們聯系,看能不能找到結合點。我們更愿意主動,但是這種主動往往帶有一些“角色不平等”的味道,按說媒體是一個服務性機構,與我們打交道的媒體更多的是想從合作過程中產生商業效益,我們相當于媒體的客戶,這更需要媒體強化服務意識,但媒體表現出的強勢常常讓企業覺得是在求媒體辦什么事情。與媒體的接觸方式很多,從房地產行業特性來講,除了接受媒體負責房地產口記者的采訪外,經常會參加一些媒體和行業的聚會,在這些聚會上能認識一些媒體朋友。接觸媒體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企業要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需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其中當然也要處理好與媒體的關系;二是我們想從媒體獲取一定的傳播資源;三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力爭尋求一種互相支持的結合點,這也是出于企業自身發展和宣傳的需要。
記:貴公司通常以哪種形式在媒體出現?您比較喜歡哪種形式?
張:我們通常以如下三種方式在媒體出現:一是行業代言人,我們經常會參加行業的研討會、沙龍聚會等,發表的一些行業觀點會在媒體出現;二是定向采訪,這里面包括媒體采訪帶有行業屬性的個人,聽取行業代表人物對于企業、項目的觀點;三是發布廣告或其他信息,當然這是通過一種商業渠道。我個人更喜歡定向采訪這種方式,這種方式更利于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樹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媒體是企業的窗口
記:您平時做決策需要的信息媒介是否能夠提供?
張:說心里話,目前與我們行業打交道的記者大多數專業水準不是很理想,因此對企業能夠提供的有用信息也很有限。比如記者在尋求“熱點話題”時,更多的是需要業內人士的深度配合,背后有一大批業內人士在支持。其實我們更希望媒體是老師,是專家,選題策劃得更有價值一些,多為我們提供一些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深度稿件,能給我們以借鑒和思考,使我們有問題可以向他們請教。
記:您覺得傳媒業對企業決策有哪些作用?除了與貴公司營運相關之外,希望您談一談對媒介功能的宏觀看法。
張:媒體是生活的向導,它也應該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向導,是企業了解行業當前現狀及社會的窗口。但是現在看來,大多數媒體的窗口作用不是很明顯,只是一個記錄者,對行業了解不夠專業,因此對企業運營還不能夠提供太多的支持。有的媒體特別開設專業板塊,如家居、房產、汽車、健康周刊等,我覺得這種做法是行業真正需要的。
記:對您與貴公司來說,媒體的存在對企業經營活動有何影響?效果如何?
張:企業與媒體誰也離不開誰,媒體相對信息集中、相對權威,企業需要通過各種渠道發布信息,所以離不開媒體。問題的關鍵在于企業如何利用媒體,當然“利用”在這里是一個褒義詞,從大范圍來看,對媒體用得好的企業自然效果很好,用得不好的,則可能是雙刃劍,企業與媒體這種互相推動的作用完全在于雙方怎么去用對方,即媒體怎樣用企業,企業怎樣用媒體。如果說媒體只希望企業進行硬廣告投入,那么必然帶來企業對媒體其他板塊的幫助不是很大;如果說企業需要媒體能夠提供硬廣告之外的服務或支持,媒體是否能做到?如果能做到,當然這個媒體就有了附加值。媒體作為相對的第三方,應該聽聽來自各方面的聲音,但是目前我們覺得媒體似乎只能聽到政府和消費者的聲音,而開發商的聲音很少聽到。
記:您認為媒體應怎樣發揮自身功能以利于企業發展?是緊密合作一起創造雙贏的環境,還是應該保持距離給予雙方中立審視彼此的空間?
張:媒體與企業應是一條心的,企業通過媒體可以了解政府和消費者的需求,努力提供令政府和消費者都滿意的產品。距離在于大家互相把握,并不是說需不需要,但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立場。
希望多與媒體溝通
記:在企業經營上,您平時關注的國內媒體有哪些?
張:平時關注《中國房地產報》、中央電視臺、各大門戶網站等媒體;也關注涉及房地產相關配套行業的媒體,因為房地產帶動的相關配套產業有100多個,鋼鐵、銀行、稅務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因素都在我們的關注之內;與此同時,經常也會研究《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我還會關注一些大型公司的企業內刊,如《萬科》《金地》等,通過這些內刊可以更深入、直觀地領略到業界精英的風采和他們的獨到見解。
記:您覺得房地產企業在與媒體交往時有哪些特殊性?在交往過程中您發現了哪些問題?
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利益的平衡,房地產行業廣告所占份額很大,據了解,當地主流媒體發布的廣告中有1/3強都是房地產行業的廣告,因此房地產企業是各大媒體的重點客戶。我們有許多談得來的媒體朋友,也知道他們有經營任務,大家都是朋友,廣告給了這家不給那家,面子上過不去,但企業的廣告費用又有限,這一點很讓我們頭疼,我們也希望朋友之間能互相理解。
記:您希望媒體和企業的關系如何發展?
張:媒體在與企業打交道時,因為經營壓力很大,往往忽略了本該有的溝通過程,總是有事才會想起對方。我理想中的媒體是本身能有一種機制,一定要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耐心地聽聽媒體以外的聲音,能為企業提供硬廣告之外的服務或支持。當然廣告的交流也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僅僅只為經營的需要而與企業聯系,這樣的溝通就不徹底、不真誠,現在有思想的媒體不少,但是有理想的媒體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