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志,便去找智者問問他該怎么辦。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么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么形狀?”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智者無語,又把杯中的水倒入旁邊的花瓶,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智者搖頭,輕輕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智者彎身抓起一把沙土,嘆道:“看,水就這么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說,社會處處像一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迅速地融入社會環境。但是,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無法改變!”這人說完,眼睛緊盯著智者的眼睛,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這樣。”智者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畢,智者帶他來到門外。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指著青石板臺階上的一排凹處,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檐落下,看這些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既應該融入環境,但又應該像這小小的水滴,縱然柔弱,也能在如此堅硬的的地方留下自己的痕跡。”智者含笑點頭。
這個故事從水的外在形態談到做人的道理。人生如水,我們既要盡力適應環境,也要努力改變環境,實現自我。
曾經還聽過一段話,是從水的內在形態談做人的道理——“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的溫度是0℃以下,那么他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能流進大河、大海,但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熾熱,那么他就會成水蒸氣,成為云朵,他將飛起來,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多么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話,看看周圍的蕓蕓眾生吧:抱怨生活,每天唉聲嘆氣,恨上蒼不垂青于自己的人,他的世界狹窄得只容得下自己。不加熱自己的心靈溫度,談何快樂,怎能感覺溫暖,冷冰冰的心只會更增加寒意。如果能走出自己,用心去看世界,真誠去做以前認為微不足道的事:對路人道一聲“你好”;看到有人傷心,輕輕地送去關懷……或許,你會感到意想不到的溫暖。心靈溫度增加,人生世界也將會變得廣闊。
人的一生就像水的三態演繹的過程,心靈的溫度將會決定整個人生的狀態,希望我們都能將自己心靈的溫度升高,擁有遼闊無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