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已逐漸認識到鈣對健康的重要性。孩子需要補鈣,老人需要補鈣,孕婦乳母需要補鈣,絕經后婦女亦然。然而,為什么有些人喝了牛奶,喝了骨頭湯,多曬了太陽,甚至吃了鈣片,卻仍然缺鈣呢?主要是因為忽略了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影響鈣吸收的因素很多,綜合起來有內分泌因素和飲食因素。
內分泌因素
首先,身體里的甲狀旁腺對鈣的吸收有影響。甲狀旁腺素如果大量分泌,會促進骨鈣分解,引發高鈣血癥。甲狀旁腺激素還可以在腎臟促進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后者又能促進鈣的吸收,形成高鈣血癥,在病理情況下,鈣并未為機體所利用,反而使骨鈣喪失。其次,腎臟功能不全、小腸吸收不良、骨軟化癥以及維生素D吸收和羥化障礙的患者也會引起低鈣血癥,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增多,形成惡性循環。
以上內分泌疾病都需要積極就診,糾正原發疾病,血鈣紊亂的情況才能得到改善。除此以外,雌激素可以保證鈣的吸收和利用,絕經后婦女由于血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故而鈣的含量明顯降低,容易造成骨質疏松,通過雌激素替代療法,并留意鈣的攝入,可以預防和治療鈣吸收不足而導致的骨質疏松癥。
飲食因素
飲食因素又分3個方面:一是鈣攝入減少。一般的鈣補充劑以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為主。我們主張盡量從食物來源補充,比較理想。富含鈣的食品有牛奶、海產品如蝦皮、海帶、發菜、豆類及其制品、各種瓜子。二是鈣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食用過多的蔬菜,里面富含的植物酸和草酸就會和鈣結合,形成的草酸鈣沉淀可能會引起結石,更不用說減少鈣的吸收了,這就是為什么菠菜和豆腐不宜一起食用的原因。另外,攝入過多的脂肪后,脂肪酸也能和鈣結合,影響鈣的利用。三是鈣的排泄。鈣主要在糞便中排泄,其次是尿液和汗液。礦物質磷和鈣的吸收關系密切,如果血中磷的含量高了就會促進鈣的排泄。還有,適量的蛋白質攝入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最好的例子就是牛奶,牛奶中的酪蛋白等就可以和鈣結合,幫助吸收;但是過猶不及,如果飲食中大量攝入蛋白質,比如吃很多的魚、肉、蛋,鈣質排泄反而會增加。
知道上述原因以后,除了正常攝取飲食中的鈣以外,也要留心這些可能妨礙鈣利用的因素。
編輯/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