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目前抗生素的用藥金額已占到醫院用藥總額的3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由于頭孢類藥物的抗菌優勢明顯,所以患者和醫生都對其青睞有加。用藥金額排名前10位的藥品中,有5個是頭孢菌素(先鋒霉素)。
然而,很多患者一遇上感染、發燒,不管致病菌是什么,立即就用這類藥物,濫用的現象非常普遍。其結果是大大減弱了這類藥物本來良好的抗菌作用,增加了耐藥性。有關人士認為,我國一年中因不必使用而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所浪費的資源達7億元人民幣。因此,“頭孢”雖好,也應科學使用。
(1)盡量采用口服給藥。有些患者為了追求早日康復,會主動要求醫生打點滴,這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一般感染比較輕的應選擇口服用藥,只有感染比較重的才選用靜脈給藥,且通常采用靜脈滴注,而盡量少用推注。這樣做可明顯減少不良反應。
(2)不能與其他藥物混用。原則上抗菌類藥物與任何其他藥物不能隨意混合在一起進行靜脈給藥,哪怕同是抗菌藥物。去年發生的頭孢類抗生素引起嬰兒死亡的事件,就是將頭孢曲松鈉和鈣劑混合在一起使用所造成的惡果。
(3)注意與青霉素的交叉過敏反應。對青霉素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應禁用頭孢類藥物;如果對青霉素過敏反應較輕微(僅有皮疹反應),而又確實需要使用頭孢類藥物,可以慎重選用,但第一次用藥時,必須有醫生在場。
(4)用藥期間及治療結束后72小時內,應避免飲酒或攝入含酒精的飲料。
(5)頭孢類藥物大都經腎臟排泄,因此有中度以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根據腎功能的損害程度適當調整用藥劑量。有中度以上肝功能減退的患者,使用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藥物時,也應適當調整用藥劑量。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