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來,劉先生常感覺胸骨后痛,用他的話說就是“哽,吞不下東西”。這種感覺也就持續3~5分鐘,稍稍休息后,癥狀就減輕了。開始他和家人都沒有在意,以為是最近工作忙,胃口不好所致。可是,最近1個月以來,情況卻越來越嚴重了,只好到醫院檢查。但多次內科門診檢查結果都是“食管痙攣”。劉先生心想,痙攣能有多大個事,吃吃藥不就得了?誰知,一次運動時,劉先生突然喘不過氣,一會兒就昏迷不醒,家里人忙將他送往醫院。最后才知道,折騰劉先生的,根本不是食管痙攣,而是心絞痛。
什么是心絞痛呢?
心絞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但是,由于人們對于心絞痛了解不夠,對其危害的嚴重性更是認識不足,致使患者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延誤診斷治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確認識心絞痛的癥狀,及時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可以減少心絞痛對人們的危害。
心臟也需要“供血”
要了解心絞痛,就該了解什么是冠狀動脈。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的“血泵”,它不停地跳動把養料和氧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臟器。同時它本身又需要血液的供給以保證心臟能正常工作,而供給心臟血液的血管就是冠狀動脈。
所謂心絞痛就是當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形成導致血管腔狹窄(如下圖所示),血流不通暢,使心肌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現胸悶、憋氣、疼痛等癥狀。
心絞痛發病有很多誘因,例如勞累、情緒激動、寒冷、飽餐等都會誘發。這是由于心臟血液的供應和需求平衡失調,心臟需血量增加,而狹窄的血管“力不從心”,不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警惕非典型心絞痛
哪些人易患冠心病心絞痛呢?
目前認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患者以及吸煙、肥胖、缺乏體力活動的人群易得冠心病心絞痛。此外近幾年臨床發現,A型性格(易惱火、激動、發怒和急躁)的人也易患冠心病。另外家族性遺傳性血脂異常的青少年,其冠心病發病率也高。
典型心絞痛發作時,患者會突然感覺食管部或心前區有壓榨或窒息感,并且疼痛常會向左肩、左上肢前內側、無名指及小指放射,通常疼痛持續3~15分鐘(一般不超過20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速效救心丸可緩解,一般5分鐘之內即可消失。
典型心絞痛比較容易診斷,但是對于非典型心絞痛往往易被人們忽視,劉先生就是以“胸骨后隱隱作痛”為主要表現的心絞痛,臨床還可以見到以頭痛、牙痛、下頜痛、咽痛等為表現形式的心絞痛。有的老年人記憶缺陷和感覺遲鈍,致使心絞痛不易表達出來,對這些非典型心絞痛發作,應該提高警惕引起重視,因為心絞痛屬于急癥,其主要危險是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可避免其發生。
編輯/于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