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嬸最近覺得胃有些不舒服,老是噯氣,吃一點點就覺得很飽,時不時還會疼痛。在家人的勸說下,劉嬸來到醫院。醫生詢問病況后,建議她做胃鏡檢查,以便更加準確地掌握病情,更有針對性地用藥。在去繳費的途中,聽見有人說做胃鏡檢查可能被感染上肝炎、艾滋病等,劉嬸心里非常害怕,在醫院的走廊上徘徊了很久,終究還是沒去做胃鏡,直接回了家。
胃鏡檢查真的就那么可怕嗎?回答是否定的!胃鏡檢查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從軟式胃鏡到纖維胃鏡和電子胃鏡,這項技術已相當普及、成熟且安全,成為上消化道疾病最重要的診斷手段。
但是,由于人們對胃鏡了解不多或聽他人非客觀的宣傳,不少人對胃鏡檢查有顧慮、甚至恐懼,以至于有些患者拒絕胃鏡檢查而貽誤診斷,或者因在胃鏡檢查時過度緊張,不能很好與醫生配合,增加了操作的時間和難度。
胃鏡既可檢查疾病,也可治療疾病
胃鏡的工作長度一般為70~110厘米。它可以從食管的開口部,一直看到十二指腸。使這些部位的疾病如炎癥、黏膜萎縮、糜爛、潰瘍、出血、食管靜脈曲張、良惡性腫瘤等被檢查者一目了然。胃鏡檢查在發現病變、直觀判斷病變性質的同時,還可以在病變部位取小塊標本做病理檢查,作出精確的診斷,使一些可疑的惡性病變得到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因此,凡懷疑患有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者都可以做胃鏡檢查。但若同時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休克、哮喘、血壓過高、昏迷及精神病者則不宜做胃鏡。
不僅如此,伴有出血的患者還可以通過胃鏡治療止血。其他的治療包括:息肉切除、胃石切割、異物取出等。這些優點都是過去的間接檢查手段如鋇餐造影等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胃鏡檢查過程很簡單
目前,臨床使用的胃鏡直徑多小于1厘米,而且細軟易彎曲,操作時患者痛苦較少。只要患者心態平和放松,絕大多數均能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完成胃鏡檢查。重要的是,檢查過程中患者與醫生要很好地合作。
不必擔心消毒問題
2004年,衛生部頒布的內鏡消毒規范中,細化了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在消毒劑的選擇、消毒時間等諸多方面已使醫院有章可循,為防止肝炎及其他傳染病的交叉感染提供了保障。而且,很多醫院在胃鏡檢查前仍要做肝功和乙肝表面抗原檢查,肝炎者和無肝炎者使用不同的胃鏡,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總之,胃鏡檢查方法可自行選擇,不管哪種方法,都是簡潔安全的。懷疑患有上消化道疾病,胃鏡應作為最重要的檢查手段,沒必要談“鏡” 色變。如因沒有及時檢查,延誤診斷和治療,也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