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進補宜平淡
中醫理論認為,春季進補應以平補為原則。春季進補不同于冬季的厚味進補。春季處于生發季節,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旺盛季節,加之天氣變暖、雨水增多,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因此春補十分必要。春補主要用益氣健脾的中藥,如:黨參、西洋參、白術、懷山藥等藥材,在補充營養、加強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產生濕熱性疾病,在進補時可以用點大青葉、金銀花、茯苓、薏米仁等清熱解毒利濕的中藥,以防上火。
俗語說“病從口入”,在細菌繁殖較快的春季,飲食調節也是春補的關鍵詞。春季飲食應保持清淡;注意控制主食飯量;少吃動物內臟;多食富含維生素類食品。另外,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摘自《老年日報》文/張仲海)
舌頭做操延緩衰老
“舌頭操”是一套很好的自我保健操,有助于緩解高血壓、腦梗死、哮喘、近視、老花眼、耳鳴、咽喉炎、肩周炎、失眠、便秘,并可預防老年癡呆。
“舌頭操”的操練方法如下:
1.每天早晨洗臉后對著鏡子,舌頭伸出與縮進,各做10次,然后舌頭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擺動5次。
2.坐在椅子上,雙手十指張開,放在膝蓋上,上半身稍微前傾。首先,由鼻孔吸氣,接著嘴巴大大地張開,舌頭伸出并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平視前方,反復操練3~5次。
3.嘴巴張開,舌頭伸出并縮進,同時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在左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接著在舌頭伸出與縮進時,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在右下邊至咽喉處,上下搓擦30次。
4.對著鏡子,嘴巴張開,舌頭輕輕地伸出,停留2~3秒,反復操練5次。然后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張開,伸出舌頭,停留2~3秒,反復操練5次。
(摘自《老人報》文/項春)
健康養生從起床開始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生活中有許多舉手可做的養生細節,把握好于養生大有裨益。
睜開眼先搓臉早晨睜開惺忪的睡眼之后,我們都習慣用手揉眼睛,這是一個好的習慣,但這還不夠,在揉眼睛后,不妨用手搓搓臉,其好處會更多。
搓臉時,可以從眼睛周圍開始,不斷地擴大范圍,多次重復揉搓,能夠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增加面部對外部的抵御能力。
讓眼睛左顧右盼不急不躁地轉動眼球來活動你的眼睛。可先左右,后上下,不停地轉動幾十次,這個動作能夠極大地提高眼部周圍的神經,讓眼睛各部位神經靈活起來,有助于增強視力,減少眼疾的發生。
輕叩牙齒閉上嘴唇,輕輕地讓上下牙齒相互叩擊,中間兼做旋轉舌頭的動作,用舌尖輕舔上腭數次,這個動作能促進口腔血液循環,增加唾液的分泌,從而起到清潔口腔,提高牙齒抗齲能力和咀嚼功能。
挺胸呼吸平臥在床上,伸直雙腿,做腹部深呼吸,吸氣時腹部用力向上挺起,呼氣時腹部放松,如此反復數次,可增強腹部肌肉的彈性,預防腹部肌肉松弛、脂肪堆積,具有健腸胃,促進消化的效果。
按摩梳頭坐在床上,十指代替梳子,從額頭到頸部,從耳朵的兩側到頭頂,反復數十次,這樣可以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減少脫發、白發等惱人的癥狀,同時也可以提神醒腦,降低血壓。
蒙耳彈腦坐在床上,用手掌分別壓緊兩只耳朵,用手指輕輕彈擊腦部,每天早晨堅持彈十次以上,可消除疲勞,預防頭暈,增強記憶力。
活動四肢再下床睜開眼睛后先不要急著起身,躺在床上隨意活動四肢和頭部,幾分鐘后再起來。此時也可以閉著眼睛做一些伸拉四肢的運動,有助于頭腦的清醒。比如,可以將左右膝蓋分別曲起使勁扳向身體的一側,用雙手把一個膝蓋抱在胸前維持數秒,仰面躺著,雙手盡量向后伸直用鼻吸氣,用嘴呼氣,身體維持數秒不動。
沒事時打個哈欠最新一項研究現實,隨著大腦溫度高于正常水平,人的思維能力呈下降趨勢,在打哈欠時,由于吸入了大量空氣,肺部得以向大腦輸送一股低溫血液,所以起床時不妨打個哈欠。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曾子)
壽從筆端來
傳統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人練習書法,除了希望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外,還看中了它的修身養性、保健養生的功效。自古有“壽從筆端來”之說,它道出了書畫與健康、長壽的關系。不過,要在書法練習中獲得健康,也有一些竅門。
練習書法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平時缺乏鍛煉,練習時間太長,可能會引起上臂局部肌肉酸痛,甚至傷及腕、肘、肩關節。練習書法時,需要牽動頸椎、脊椎、腰椎,如果練習時間過長或姿勢不正確,也有造成相關部位肌肉或神經損傷的可能。因此,練習書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初學者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少練一會兒,以后逐漸增加時間。
二是注意正確的站立和運筆姿勢,選擇舒適的著力點,使身體始終保持平穩和放松的狀態。
三是每次練習結束后都要活動一下全身關節,盡快恢復正常的體位和因勞作造成的機體疲勞。特別要強調做幾個深呼吸和提肛動作,以利于人體中氣的增強。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溫長路)
放風箏 益身心
放風箏對增進人體健康,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很有好處。
愛放風箏的人都喜歡自己制作。由于精心設計,親手扎、糊、繪,鍛煉了人的思維,使中樞神經系統更加靈活,手指更加靈巧,有效地調節情緒和維持心理平衡。放風箏都是在陽光明媚,微風和煦的天氣,地點又多選自郊外和市內花園等空曠場地,這是一種自然的日光浴和空氣浴,且能吸收大量的新鮮空氣。
放風箏時,有時向前漫步,有時向后倒退,有時要慢跑或側身跑,這對增強腿部力量和腳步的靈活、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活動有一定好處。放風箏時雙臂還要不停地抖動風箏線,并伴有自然的體后屈腿動作,可使軀干和四肢的關節得到充分活動,可有效地預防關節炎、肩周炎、腰背痛等癥。放風箏時,由于不斷地昂首或上下左右扭動頸部,兩眼注視風箏,這對預防頸椎病和調節眼肌功能,也頗有裨益。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芬芳)
人生那頂“帳篷”
荒郊野外,福爾摩斯夢中警醒,他推醒身邊的助手華生,問,你看見了什么?華生說,我看見了滿天的星星。一顆兩顆三四顆,天上的星星多美麗呀。華生沉浸其中。老福爾摩斯有點生氣,別臭美,我們的帳篷被人偷走啦。
這實在是個很有趣的笑話。我讀了N遍,也樂了N次。樂了之后,我也會這樣想,連福爾摩斯的帳篷都被人偷走,平凡人又怎能避免丟失帳篷的尷尬?許多人用一生的時間,來為自己尋找一頂帳篷;又有許多人一夜醒來,發現自己的帳篷丟失了。生活中的變化永遠捉摸不定。
我的一位朋友,在南方一家私營企業做財務總監,這人專業精深,為人誠實。不法的老板讓他做假帳,他拒絕了。第二天,老板就炒了他的魷魚,房子、車子、人身和養老保險,一夜間都被老板收回,他被剝奪得干干凈凈。走在街上,他發現,他在那個城市已經上無片瓦,頓時失去了安全感。
如今回頭一看,當初不過是丟了一頂“帳篷”,因為后來他找到了更適合的位置。而那位精明過人的老板和新的總監,則因為做假帳偷稅漏稅,需要在監獄中度過余生。幸虧那頂“帳篷”丟了,否則,從鐵窗向外張望的人群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一頂帳篷,才有安全感,這是人們慣常的思維。人生的那頂“帳篷”,可能是財富、職業、固定收入、社交與人際關系等,在日常被當作庇護,貌似重要無比,丟了才會發現,其實更美好的事物正是被它遮蔽于其后。比如,丟了帳篷,卻擁有了滿天的星星。
(摘自《雜文報》文/查一路)
想發脾氣先做操
心情不好的人極易急躁、發怒。發怒不僅會影響與別人的關系,對身體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為人發怒時,后頸項及背部的肌肉會緊繃變僵硬,滿臉通紅、血液循環加快,血壓突然升高。所以,當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一靠意志,二靠措施。有一組瑜伽體操,可以在身體的扭轉彎曲中化解怒氣,不妨一試。
1.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展開,調整呼吸。
2.身體向左側彎曲,左手碰到左小腿,右手向上伸直,眼睛看向天花板,自然吸吐,停留10秒,接著身體回正換右側彎曲。
3.雙手伸直與肩平行,下半身固定不動,將上半身向右轉,調整呼吸,停留10秒,身體回正,再換左邊練習。
在做兩組動作時均需雙腳重心站穩、腰部用力,身體重心放低,邊轉邊吐氣,意念中要把全部怒氣吐出來,整組動作可視怒氣消除的情況反復練習多次。
(摘自《文匯報》文/韓振奎)
老友三談 樂在其中
我今年80歲,老友們多數已年逾古稀。老友之間常常互通情報,隨意交談。我們交談有三種方式:面談、電話談、信談。這三種交談方式各有特點:面談,當然是最好的方式,幾個人走在一起,可以隨便談談所見、所聞、所遇、所思,各談各的想法,議論一番;電話談,很方便,拿起聽筒接通電話就可以與對方交談,很及時、很暢快;信談,雖然要經過構思、動筆的過程,還要通過郵寄,但互通書信見諸文字,精彩段落可以反復閱讀,回味無窮。這三種交談方式,我常常是輪番使用,以電話談為多,差不多天天能與老年朋友交談,好像常常有老年朋友在身旁。
老友之間交談,由于經歷相同,年齡相近,互相了解,雙方交談很投入,很隨便,想到什么就談什么,可以談國家大事,也可以談生活瑣事。我們通常是談身體近況,談各自愛好,談待人處事,談保健養生,談人生感悟。這種交談,內容實在,形象具體,可以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增長知識,富有情趣。實際上,這是在交流日常生活之情感,總結已走過路程之經驗,探索健康長壽之方向。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老友三談,有利于互相了解,有利于增進友誼,有利于減少老年孤獨感,有利于充實晚年生活內容。一句話:有利于身心健康,樂在其中。
(摘自《周末》文/姚鐫明)
長壽者多具心理優勢
最近,日本醫學家渡邊在對136名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進行健康調查中得知,長壽老人大多具有超于一般人的心理優勢。
情緒穩定長壽老人比較注重自己的情緒調適,使中樞神經處于相對穩定的良好狀態,進而使機體的生理功能協調。95%以上的長壽老人情緒安定,適應能力強,經受得起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不良刺激。他們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創傷,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復心理平衡。
心境愉快愉快標志著老年人身心活動協調。長壽老人大都精神愉悅,笑口常開。笑是一種簡單而又愉快的運動,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臟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動,神經、骨骼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驅除憂愁煩惱,減輕精神壓力,抒發健康的感情,進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胸襟豁達長壽老人在人際關系方面態度真誠和善,對同輩人尊重,對晚輩人慈愛,以寬厚的態度待人處世。這種長者的情懷和氣質,是健康的保證。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杜峰)
老人多提肛 疾病不來找
人的身體器官就好比一臺機器,隨著運轉的時間延長,老化現象就增多,其中肛門部肌肉松弛最為常見。老人常因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而發生脫肛、便秘、痔瘡等肛腸疾病。通過肛門一收一放的提肛運動,可鍛煉提肛肌、肛門括約肌功能,能促進肛周血液循環,加強直腸、乙狀結腸等活動,有助于為此肛門正常功能,對脫肛、便秘、痔瘡、肛裂及腸炎等疾病具有預防和治療效果。另外,可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還有利于改善下肢靜脈淤血,增加回心血量,對冠心病、高血壓和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也有輔助防治作用。您如果有時間,不妨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以下的一種方式進行練習,堅持下去必有裨益。
1.踮腳提肛:站立位或坐位,吸氣、兩腳合攏并夾緊,雙腳跟提起,同時用力提肛片刻,稍后雙腳跟著地;呼氣,雙腳跟放下,放松肛門。反復20次。
2.夾腿提肛:仰臥位,全身放松,雙腿交叉。吸氣,肛門和大腿用力夾緊,肛門逐漸用力收縮,持續5秒鐘左右;呼氣,身體放松還原。可逐漸延長提肛時間。反復20次。
3.屈腿提肛:仰臥位,屈膝,雙足跟盡量靠近臀部,雙臂平放在體側,以腳掌和肩部支撐,骨盆抬起,同時收縮肛門,持續5秒鐘左右,然后還原。反復20次。
4.抬臀提肛:仰臥位,以頭部和兩腳跟作為支點,抬高臀部,同時收縮肛門,然后放下臀部,放松肛門。反復20次。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文/黃裕民)
周有光長壽秘訣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已經103歲了,每當有人問他長壽的秘訣,他就拿出了一篇多年前自制的“陋室銘”:“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郁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周有光這一輩子頗多坎坷,但卻從不悲觀。在文革時,他屢遭批斗,飽受迫害,幾次瀕臨絕境。“陋室銘”就是周有光在文革期間他最困難時的寫照。文革后,以他的資歷和貢獻,本來可以享受更好的住房和其他待遇,他卻無意爭取,大家替他抱不平,他就拿出“陋室銘”表明自己心態。再后來,他又把“陋室銘”當成自己的長壽秘訣,不時向人推介,奇文共賞。
(摘自《解放日報》文/陳魯民)
勞形者長年 安樂者短命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其文學造詣之精深,是眾所周知的,其對養生之道的遠見卓識,卻鮮為人知。歐陽修認為最好的養生方法是“勞其形”,“任其自然”。他一貫提倡“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惟不自伐者,而各盡其天年”的養生術,他說“勞形長年,安樂短命”。他將兩位古名人夏禹和顏回作了鮮明的對比,他說,“夏禹,走天下,乘四載,治百川,可謂勞其形矣,而壽百年;顏子肅然,臥于陋巷,美食瓢飲,外不誘于物,內不動于心,可詣至樂矣,而年不過三十。”意思是說夏禹防治洪水,四處奔走,常年跋涉,勞碌于形,運動于身,獲得長壽;而孔子的學生顏回終日閉門不出,端坐讀書,表面看來,安樂度日,結果還是短命折壽。所以歐陽修得出了“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壽”的養生觀,豐富了我國的養生理論。
東漢末年的杰出醫學家華佗亦云:“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由此可見,適當的體力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經常活動和勞動,動諸關節,促進氣血運行,血脈和利,病不易生。居密室,不經風雨,貪圖安逸,猶如溫室里的花朵,易凋謝,怕摧折,不經風霜。
(摘自《老年日報》文/王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