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志榮有許多亮點,主要體現在三點上:善于把握人生的支撐點,以事業為重;樂于保持人生的平衡點,以真誠為本;甘于創造人生的亮麗點,以奉獻為榮。
近年來,丹陽市建山中心小學的追求均衡和諧教育帶來了豐碩果實,不僅其教學理念顯示了前瞻務實,而且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社會影響的廣泛深入令人矚目。
可誰又能想得到三年前的建山中心小學,由于債務多,辦學條件差等原因,導致教師隊伍人心浮動,學校管理制度較為陳舊,教學質量不盡人意,教學質量逐年下滑。
現任校長楊志榮2005年8月的到來,使處在山區的建山中心小學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當地老百姓的話來形容就是,換來一個楊校長,換出了建山中心小學的一片新天地。今日建山中心小學的勃勃生機,正是近三年時間里,楊志榮吃盡千辛萬苦,帶領全體教職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實干出來的。
翻開楊志榮的人生履歷,普通而又平凡;尋找他的足跡,每一個腳步都是那樣堅實。細閱其平凡事跡,我們欣喜地發現,楊志榮有許多亮點,主要體現在三點上:善于把握人生的支撐點,以事業為重;樂于保持人生的平衡點,以真誠為本;甘于創造人生的亮麗點,以奉獻為榮。
有人說過,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這句話用在楊志榮身上一點也不過。楊志榮走馬上任后,憑著他的智慧和膽識,敢闖敢管敢試,硬是讓建山中心小學舊貌換新顏。可以說,建山中心小學的每項工作,都灑下了楊志榮的心血。對于楊志榮的奮斗精神,《丹陽日報》2006年12月11日教育專刊曾在第一版發表通訊《為了丹陽的教育我們一起堅守——建山中心小學追求均衡和諧教育紀實》予以肯定。2008年丹陽電視臺《教育時空》欄目第1期曾專題報道過他的辦學思路,這在丹陽市農村小學校長中僅此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建山中心小學在取得丹陽市“文明單位”的同時,其勞動實踐基礎被評為丹陽市一等獎。而楊志榮本人獲省“和諧杯”賽課一等獎,創建山中心小學歷史新高,榮獲“省和諧教育先進個人”;2008年上半年又傳出捷報,有2篇論文相繼在國家級刊物《現代教育通訊》和《中國教育科學學報》上發表,在校內外引起轟動。這些都印證了楊志榮的驕人風采。
楊志榮1982年從丹陽師范學校畢業后踏上教師崗位起,他就暗下決心:畢生年華許孺子,鞠躬盡瘁獻教育。
從1982年7月起到2008年5月,楊志榮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時間,前后加起來已有二十余年。在這二十余年中,他教過數千名學生,管過上百名教師,對于所干的工作,他都力爭做到對黨和人民負責,對老師負責,對廣大學生負責,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數十年的風風雨雨,造就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留下了他閃光的足跡。
從1982年7月工作起,楊志榮先后在界牌鎮朝陽完小、紅光完小、新橋中心小學、新橋鎮腰溝完小、埤城中心小學、后巷中心小學及建山中心小學工作過,他先后擔任過班級包班教師、完小總務主任、完小教導主任、中心小學辦公室主任、完小校長、中心小學副校長及校長。“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二十余年他一直為這句話奮斗著、追求著。
為了教給學生更多知識,也為了充實自己,楊志榮一直不忘堅持學習。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而楊志榮則要求自己是一道永遠奔騰、鮮活的生命水。白天,他要工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只有晚上,他才能靜下心來看書。漫漫長夜,孤燈長明,幾年艱辛,幾多辛勞。經過學習,他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他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他帶的班級班風好、學風正、重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在全學區名列前茅。走上學校領導崗位后,楊志榮也一直不忘學習,他不僅接受了現代教育理念,而且把它運用到工作中去,從而使埤城中心小學、后巷中心小學等學校出現了嶄新的精神面貌。他善于管理,勇于創新的工作方法,受到了上級部門及廣大教師的肯定與好評。1984年,他被評為丹陽市“五講四美”先進個人;1994年、1997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記為三等功;2004年被鎮江市教育局、人事局評為鎮江市德育先進工作者。
2005年8月,帶著組織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楊志榮調任建山中心小學校長。受命于危難之際,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他深深地感到:他從此踏上的將是一條充滿艱辛而又充滿坎坷的振興發展之路。
來到建山中心小學,他沒有高高地端坐在校長辦公室,沒有發表什么“三把火”的“施政綱領”,而是走進了學校的最基層,融入了教師的群體。因此,他很快熟悉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了解教師的思想動態,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醞釀了學校的發展大計……
近三年來,楊志榮做了大量工作,無法一一敘述,現摘錄幾個工作重點。
鏡頭之一,狠抓兩支隊伍建設,即黨員干部和教師隊伍建設。因為他深知,隊伍優,事業強。通過努力,全體黨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部門科室精誠團結,通力協作,努力抓好教育教學工作,在平時工作中,每位行政人員都深入一線教學,帶頭上好示范課,能深入教研組做好教學指導工作,使得學校管理張弛有度,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靠黨員干部隊伍榜樣作用和嚴格的內部管理,教師隊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遲到早退的少了,工作拖拉散漫的少了,主動加班加點的多了,積極獻計獻策的多了……正因為這樣,一大批教師論文發表并獲獎,一大批教師在各種比賽活動中獲獎,學生征文在市、鎮兩級比賽中多人獲獎,學生在省科技競賽中多人獲獎,學生在全市質量調研中均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之上,列丹北片前茅。
鏡頭之二,狠抓學校校園軟硬環境的改善。針對學校周邊環境差,辦學條件差,學校債務多,經費開支難,外地學生多,教師待遇低的現狀,楊志榮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憑著耐心和實干苦干精神,一件一件去解決;“一件件小事”使前來調研的市局領導深深感動,使廣大教師每一天都在溫暖的關懷和幸福的微笑中工作著,生活著;“一個反映”使多名代課老師工資從多年的250元調整為每月500元;“一封來信”解決了工廠噴漆車間對校園環境的污染;“一張笑臉,一次談心”使廣大老師沉浸在溫暖的關懷中;“一張調查表”改進了學校工作,爭取了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滿意程度;“一張廢紙”教育全體師生要養成勤儉節約的風氣;“一份生日蛋糕”凝聚著學校對退休教師的片片深情;為教師獻上“一束鮮花”包含著學校領導對普通教師的深情關愛;“一個電話”緩解了學校與債主的矛盾……在此基礎上,他盡能力所及加大教育投入,做了一件又一件讓師生稱心如意的實事、好事,如增加教職工福利待遇、增加臨時教職員工收入、改善學校硬件建設、關心職工業余生活;同時緊密配合“省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驗收工作,重塑校園人文環境,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落實“四配套”工程建設,通過艱辛努力,整個校園做到了凈化、綠化、美化。面對這一切,建山地區的廣大群眾、師生們都十分動情,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中間傾注了楊校長許多汗水!
鏡頭之三,狠抓學校管理。一是狠抓制度建設,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建立考核機制,對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還采取了月工作考核制度,從而出現了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勤奮學習的好風氣,真正做到了校風正、學風嚴。二是狠抓課堂管理,努力形成以課堂研究課題,以課題提升課堂的教學新局面。三是不斷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為重點,充分發揮學校特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圍繞革命傳統教育,廣泛開展系列活動,從而培養了學生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與此同時結合市局“規范管理年”活動優化班級管理,使所有班級達到了“規范班級”標準,為學校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提供了保障。
近三年來,楊志榮校長對學校管理工作思路清晰,無論是師資隊伍培訓還是校園環境建設,各個方面都能做到長計劃短安排。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創造性,使建山中心小學走出低谷,成為山洼里的一顆明珠。
作為一個稱職的校長,楊志榮不但有先進的學校管理理念,而且保持著高尚的品行、無私的胸懷,處處以身作則,事事身先士卒。近三年來,一直以校為家,沒有休息過一個寒暑假和節日。建山中心小學的教師心中有桿秤,知道他們的校長在這三年中做到了對在職教師付予真心,對退休教師獻出關心,對學生施以愛心。
這三年對于建山中心小學來說,是值得記憶的一個跨越發展的時間。楊志榮在建山中心小學的三年時間,最大的長處是敬業、奉獻、求真務實,他靠實干精神,實現了他上任時制定的總目標——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見成效,如今建山小學變了!雖然還是原來的房子和教師,但是學校變成了校容校貌有吸引力、教學教育質量有說服力、師生員工有凝聚力的戰斗集體。
回顧學校近三年來的變化,教職員工無不為楊志榮校長的敬業精神民折服,他以勤奮踏實的行動苦苦地為事業拼搏,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出色能干的、受教師們擁護和愛戴的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