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我國企業管理內部管理信息化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進程的發展規律,提出了在不同條件下我國企業信息化的影響。
[關鍵詞] 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信息化 內部控制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20世紀90年代將內部控制的內容確定為控制環境、風險評價、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五個方面。可見,內部控制除了會計控制外,還涉及管理控制的許多方面。本文從內控五要素在信息化下所受影響進行闡述,力求為內部控制實務的革新提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理論準備,以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一、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說到底都是在圍繞資金運作,為了保證財務目標得以實現,財務工作應當圍繞內部控制來開展。
1.財務決策以及企業戰略規劃在實施的“事中”階段,由經營者和財務經理負責落實戰略決策、實施公司預算。利用有關信息和特定手段,對企業財務活動施加影響或調節,通過防護性控制、前饋性控制、反饋性控制等手段糾正偏差,控制風險,以便實現計劃所規定的財務目標。
2.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下,由于條件的限制,使得出資者、經營者、財務經理、財務人員之間相互脫節,而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以后,借助信息通訊技術,可以使得這四個層次的人員保持實時、全方位的聯系,從而構筑一個四個層次的企業管理系統,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比重加大。
3.由于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人的身份由社會人、復雜人轉化為知識人、信息人。企業的員工以人力資本入股,其地位不再像以前屬于被雇傭者,而是提高到與管理者的地位一致,平等的參與到控制工作當中,以共同的利益為基礎,一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4.由于使用了計算機管理、網絡通訊技術,企業的各個組織采用網絡連接,使得全部數據的收集、初步加工、儲存等能夠自動化處理。因此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從大量冗雜的簡單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財務內部控制工作。
二、信息化對財務內部控制的影響
1.信息化對財務控制環境的影響。控制環境是對企業財務內控系統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的總稱。包括員工素質與知識結構,管理哲學和經營方式,組織結構與授予權力和責任的方式,人力資源政策和實施等。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環境,要求財務人員樹立信息意識,更新控制觀念。
(1)財務內部控制的方式和管理觀念將發生改變。實施財務信息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對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下臃腫的財務組織結構進行瘦身,這將使得企業財務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使得決策者和執行者能夠快速溝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領導不再是組織對等的上層,而成為行動的中心。信息經濟要求企業財務組織從機械式向有機式并最終向虛擬組織發展演變,財務主管學會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中發現內聚力和構造組織,既要有利于創造、革新、加快速度,又能在不斷磨合中加強內部控制和向心力。
(2)人力資源政策趨向“人本化”。信息社會中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企業獲取有形資源的信息成本。資金和其他生產資料相對豐裕,不再是“稀缺”的了。與此同時,信息人才成為十分“稀缺”的資源。相應的其管理的重點也由物的管理轉向人的管理,其本質是對信息人的管理,特別是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真正做到人盡其才。企業管理中采用“人本化”理念,更加具有“人情味”。
2.信息化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使財務運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表現為財務管理的范圍擴大,除了完成傳統的會計業務、財務管理業務外,還集成了許多管理以及財務的相關功能,諸如網上支付、網上催賬、網上理財、財務信息查詢等等;從而改變了傳統的風險控制內容和方法。所以我們應樹立信息意識。
3.信息化對財務控制活動的影響。控制活動是企業為了保證指令得到實施而制定并執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針對實現組織目標所涉及的風險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減少損失的措施。
(1)財務管理由單一目標向多目標發展。在信息時代,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物質資本的地位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上升,這使得財務管理的目標需要重新定位。既要考慮股東財富,又要關注股東以外的相關利益主體,使得財務管理目標由以往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單一目標向多目標發展。
(2)控制重點多樣性。信息技術的引用增強了財務控制手段的多樣性、靈活性、高效性,加強了財務內部控制的預防、檢查與糾正的功能。控制的重點由對人的控制為主轉變為對人、機共同控制為主,控制程序也應當與計算機處理相適應。
4.信息化對財務監控的影響。所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更應注意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的時候及時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內部控制制度中的新問題和新課題將不斷出現。對其深入研究,必將形成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而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確立,又將使企業信息化在新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也使得信息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地調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證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羅紅:ERP原理設計實施,2003,電子工業出版社
[2]張文:ERP、CRM企業實施案例,2003,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