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旅游業循環經濟是世界遺產地實現環境和經濟雙贏的最佳選擇。本文首先闡述了旅游循環經濟的相關理論;其次,闡述了麗江古城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最后,提出世界遺產地麗江古城發展旅游業循環經濟的途徑。
[關鍵詞] 世界遺產地 旅游業 循環經濟 麗江古城
一、旅游循環經濟的由來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上個世紀60年代,其中,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提出的“宇宙飛船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他認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循環經濟是針對傳統的線性而提出的。自工業化運動以來,以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為特征的線性經濟模式,是一種“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模式,由此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 然而,“資源——產品——再生資源” 的物質反復循環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只產生很少廢棄物,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循環經濟的原則有: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簡稱“3R”原則。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種新興的可持續性的旅游發展方式,是循環經濟發展思想在旅游中的具體實現,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旅游活動,不僅美化旅游者的旅游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時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使旅游目的地資源環境貢獻消耗比達到最優。它考慮到旅游目的地的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旅游業經濟發展生態化,無害化,在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將旅游開發對當地造成的各種環境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循環經濟的這種要求與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業發展模式是一致的,旅游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最佳載體。
二、麗江古城概況
1.地理概況
麗江是舉世罕見的擁有三項世界遺產(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東巴典籍文獻世界記憶遺產)的地方。自古以來是漢、藏、白、納西等世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長期的民族交融、多種文化的匯交、悠久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納西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內名勝古跡隨處可見,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燦奪目。
2.古城的價值
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 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它的評價是: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筑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三、麗江古城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和旅游循環經濟
2003年9月之前,麗江市稱為麗江地區,是一個地級行政單位,下轄麗江,永勝,華坪,寧浪四個縣,古城在麗江縣大研鎮內,游客一般從麗江縣出發,到周圍的各個景點游玩,事實上,古城是游客集散中心。麗江的旅游業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旅游業屬于外事接待型,1992年初麗江地區成立了玉龍雪山旅游開發辦公室,1992年底,云南省政府正式批準玉龍雪山為省級旅游開發區,1994年11月,省政府召開了滇西北旅游規劃現場辦公會,提出了“發展大理,開發麗江,帶動迪慶,啟動怒江”的發展思路,云南省把旅游開發重點轉向滇西北地區,從麗江發展來看,近年來,麗江旅游業在GDP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社會經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麗江的旅游業已經從外事接待型轉向經濟產業型。麗江旅游業進入了實質性的開發建設階段,旅游業成了麗江的支柱產業。1996年“2.3”大地震恢復重建,1997年12月古城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功,1999年昆明世博會圓滿舉辦,對麗江旅游業發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2006年2月省政府召開了滇西北旅游現場辦公大會,提出實施“做精大理,做大麗江,做優迪慶,開發怒江”的發展思路,極大地促進了麗江旅游業的迅猛發展。現在旅游產業創造的各種收入已經超過GDP的一半,并成為麗江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支撐。如何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在旅游景區資源破壞日益嚴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式下,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強做大旅游產業,是麗江旅游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已有的成功案例證明發展循環經濟是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最佳手段,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達到可持續發展。2003年為了實現古城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了禁止使用方便餐具、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禁白”行動。古城是麗江發展旅游業的中心,這是麗江旅游形象支撐區和產業核心區,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滇西北旅游精品線和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重要節點,對于全市旅游業起著重要的作用;自從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旅游業迅猛發展,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長,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麗江先后創造了民族文化開發與市場經濟對接,世界遺產保護與旅游業協調發展的麗江模式,創造了被譽為2004中國經驗的束河古鎮保護開發模式。麗江,已成為云南旅游的優勢骨干品牌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麗江同時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旅游經營者高強度地開發旅游資源,會對旅游資源造成極大的破壞,環境資源的破壞制約旅游業的發展,與發展綜合效益型旅游有較大差距,從而導致旅游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而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是一種最好的選擇。現在古城旅游環境將面臨巨大的壓力,資源稟賦不可替代,生態環境不容樂觀。如繼續沿用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然選擇,又會延長古城的成熟期,并能對同類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30個,其中文化遺產644個,自然遺產162個,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24個。中國的世界遺產為33處,其中文化遺產24處、自然遺產5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世界排名第三,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可以看出文化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在世界遺產數量中占的比例較大,因此,重視文化遺產旅游的研究,對于實現世界文化遺產地旅游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循環經濟理念是在當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世界遺產地的旅游業是一個依靠自然稟賦和社會遺贈的產業,資源是出售對象的組成部分,因而明確保持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依據世界遺產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生態環境的脆弱性,針對目前我國世界遺產地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世界遺產地資源永續利用的最佳途徑,從而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四、發展的途徑
1.對旅游企業的管理
旅游企業是旅游業循環經濟的直接受益者,同時也是旅游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麗江古城的地理環境優美,各類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但必須維護好,旅游業才能可持續發展。在旅游開發和經營中,應盡量減少廢氣、廢水、廢物對環境的污染破壞,要通過發展旅游來促進保護,通過保護提高旅游經營的效益。旅游企業應倡導與環境和諧的旅游活動,以旅游企業水的管理為例。水的管理包括凈水資源和廢水管理兩個方面的內容。旅游業是用水大戶,特別是在氣候炎熱的時候,凈水資源的管理主要包括凈水水源保護和凈水的節約使用。節約用水是許多旅游企業水管理的首要目標,因為節約用水不僅意味著本身的減量,也意味著廢水的減排。
2.發動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能為旅游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對旅游環境進行評價研究,監督旅游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加大保護力度。他們能組織和參與各種公共教育活動,提高人們對實施旅游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認識和支持。麗江有一個非政府組織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即美國大自然保護組織駐麗江辦事處,該組織的宗旨是:“Save the last great land on the earth”,即“拯救地球上最后一塊寶貴的土地”。 TNC作為民間組織,與政府、行政機關的政策引導和決策等形成了呼應的效果,在節約能源、加強當地村民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也有規劃相當好的項目。如TNC實施了替代能源項目,用沼氣,太陽能,小水電,節柴灶具改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2005年3月,這個項目獲得了可持續發展十佳案例獎。TNC的替代能源項目和旅游業循環經濟有很大關聯,因此可以讓相關政府部門和TNC共同推廣旅游業循環經濟的理念。
3.政府引導
綠色招商與實施節能降耗,以循環經濟為理念,結合本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要求,進行綠色招商,使旅游產業既符合經濟效率的需求,又不危害環境,破壞旅游資源,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互動。引導企業,個人的綠色采購機制,在采購原材料產品時,對相同產品實行優先選定環保型產品。監督賓館、客棧、飯店、酒吧和商鋪的綠色采購,工業品材料的綠色采購,游客的綠色消費。
成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創建節約型環保型生態型酒店和景區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旅游局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負責研究制定我市旅游行業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創建“綠色旅游飯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景區的方針和標準,各旅游行政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并指定人員分管此項工作。各主要旅游企業要成立相應的責任機構,指定分管領導,企業內部要設有創建分管人員,形成管理網絡。各旅游企業應制定推進循環經濟的分步方案,明確創建的目標和指標,建立并實施有關節能、環保和倡導綠色消費的規章制度。企業各級管理者要定期檢查酒店各部門的運行情況,做到有記錄,有整改措施,有成效。各旅游企業應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循環經濟和環境意識培訓和教育,特別要對資源利用和節約能源等重要崗位的員工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確保該項工作持之以恒。要求各有關單位要將推進循環經濟的成效作為主要指標列入業績考核的內容之一,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綠色旅游酒店和綠色景區評定機構要對“綠色旅游飯店”和“綠色景區”進行嚴格復核,對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予以取消。要將是否制定推進循環經濟措施作為評定酒店星級和星級景區的重要參考。要對推動循環經濟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資源浪費嚴重或造成環境污染的單位,由市旅游行政部門會同市環保等部門根據有關法規、規章進行處罰。開展節約行動,告別“一次性”用品行動。樹立一批節水、節電、節能示范企業,在旅游企業中進行宣傳推廣,促進更多的旅游企業加入到節能降耗行動行列,開展“減廢”行動。酒店、酒樓,飯店,客棧倡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泡沫一次性飯盒、一次性臺布和毛巾等;在不影響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宣傳、溫馨提示等方法,鼓勵星級酒店改良客房“六小件”的供給及客用床單,浴巾,毛巾每天必換制等,減少廢水廢棄物的排放,創建綠色酒店。旅游者要做到“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量,節水節電,物品要盡可能多次地反復使用,把一次性使用變為多次反復使用。
循環經濟是一種緩解資源壓力,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方法。旅游企業通過引用循環經濟理念,可以對其產品及設施進行環境資源友好型的設計,并實現廢棄物、能源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實現節約資源與實現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旅游企業是循環經濟理念最大的受益者,旅游者也可以在旅游過程中要做到“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盡量減少自己的旅游行為對資源帶來的破壞作用。政府則可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經驗,結合遺產地旅游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循環經濟人人有責,期待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樣能夠給予其他行業足夠的啟示,同樣能夠在更多產業身上“循環”。
參考文獻:
[1]阮儀三:世界及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J].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2]徐嵩齡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經營——中國實踐與理論進展[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黃賢金:循環經濟:產業模式與政策體系[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陶偉:中國世界遺產的可持續旅游發展研究[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5]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