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我國統計使用的RD活動指標體系進行系統介紹,并界定RD活動與非RD活動的區別,最后分析我國在RD統計上存在的國際差異。
[關鍵詞] 統計 RD活動 指標
一、我國的科技統計工作組織體系
科技統計工作體系是按照科技活動的執行部門設置的。科技主管部門負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的統計,統計部門負責企業科技活動的統計,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全日制高等學校科技活動的統計,國防科工委負責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統計。國家統計局負責進行全國數據的綜合匯總。我國科技統計工作體系是從1985年全國科技普查開始形成的。現有科技統計工作體系正是為了滿足科技宏觀管理和制定科技政策的需求而建立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規范并與國際接軌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培養了一支具有專業化水平的統計人員隊伍。
二、RD活動指標體系
1.投入指標:包括經費投入和人員投入,經費投入分為內部經費投入和外部經費投入,內部經費投入又按支出類型、研究類型、執行部門、經費來源進行細分。人員投入分為全時人員數、非全時人員數、折合全時人員數。2.產出指標:包括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直接產出分為專利、成果和文獻,直接產出分為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指數、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額比重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產品銷售收入比重。
三、RD活動與非RD活動的區別
RD活動與科技活動有較強的關系。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解釋,科技活動(STA)是指所有科技領域,即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技術、醫學科學、農業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中,與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密切相關的全部有計劃的活動。科技活動分為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RD)、科技教育與培訓(STET)和科技服務(STS)。可見,RD活動應是科技活動中一個重要而基本的組成部分。由于RD活動與科技教育與培訓、科技服務以及工業生產之間,有時存在著體制、業務、組織、人事及其他方面的密切的聯系。要清楚RD活動的范圍,必須劃清RD活動與非 RD活動的界限。
1.與科技教育與培訓的區別。(1)高等教育機構中RD活動量的確定。高等教育機構中,大多數教學科研人員同時從事研究與試驗開發和教學兩種活動,學校的許多實驗室、儀器、設備和房屋建筑物等,也都是同時服務于兩種活動的。目前,在缺乏精確數據資料的情況下,確定高等教育機構中RD活動量,通常根據隊參加這類活動的人員從事RD活動的時間占從事全部工作時間的比例來估算;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和房屋建筑物等有關的統計數據,根據他們被用于RD活動的時間來確定。(2)研究生培訓中RD活動量的確定。研究生培訓是最難區分是培訓活動還是RD活動。在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SCED)中的第7級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規定了導師的6項活動和研究生的5項活動。導師和研究生的活動中都有兩項屬于有新穎性的RD活動。
2.與輔助RD活動的區別。在一個機構內可能除了有多項主要活動外,還包括一些輔助活動,這樣又分為如下情況:(1)如果機構主要是從事具有研究性質的同RD有關的活動,如主要面向研究室的研究人員的科技信息服務或圖書館,這類活動應列入RD活動。(2)關于RD和出版物的關系,只有起草關于一個RD項目的結果的初次報告才列入RD活動,但這些活動的成果如果編輯或出版則不屬于RD活動。(3)RD所需要的測試、檢驗和標準化工作,包括發明一些新的或經改善的測試方法,均應列入RD中。(4)關于通用資料的搜集。如果惟一或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與試驗發展,則應將其列入RD。除此之外,對于一般通用資料的收集,不應列入RD。
3.RD與工業生產活動的區分。RD與工業生產活動的區分是指試驗發展與緊接著而開始的正式生產過程之前所進行的那些技術活動之間的區分。我國研究、制定RD指標主要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O)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有關規定。在一系列國際規定中,RD活動與非RD的工業生產活動區別的關鍵是活動目的,如果主要目的是對產品或生產過程作進一步的生產改造,則認為此類工作是RD活動,相反,如果產品、生產過程和處理方法已經確定,并且初始目的是去開發市場,指定生產前的計劃,從而使生產過程或控制系統順利進行,這類活動就不屬于RD活動。
四、我國在RD統計上存在的國際差異
我國2000年,與歐盟委員會簽署了《中國與歐盟委員會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其中包括確定雙方開展科技數據和指標研究方面合作的備忘錄。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成為OECD觀察員國家。在統計指標的設計中,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科技統計手冊》中的指標定義和分類標準,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初步形成了一套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各級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把RD成果的開發、推廣和應用作為科技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在調查企業科技活動時,采用了“技術開發”這一概念,在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家科學技術統計指標體系”中,將RD活動擴稱為“科學研究與開發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和科技成果應用開發(又稱二次開發)四部分。對“科技成果應用開發”定義為:“指從試驗開發得到的成果(樣品、樣機、樣件和工藝、技術、方法等)發展到設計定型試驗指導生產前這一過程中進行的一系列“工業設計”和“工業性試驗”等技術開發活動。美國、日本兩國也適用了“技術開發”這一概念,從實質上講,技術開發活動相當于RD中的試驗發展。與國際諸多標準比較,可以看出,我國在RD范圍的界定上,特別是在試驗發展到生產之間的科研活動,要寬泛一些,凡是具有創新性的活動基本上都劃為RD。而在《弗拉斯卡蒂手冊》(Frascati Manua,2002年)中,不僅在試驗發展中對RD的劃分做出了規定,而且對于試驗發展后的活動基本上認定為非RD活動。
參考文獻:
[1] Malecki,E.J.(1983),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 survey,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8: 89~125
[2]吳和成:地區RD相對效率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 2005(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