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體育賽事的定義和分類的分析,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對影響我國體育賽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政治、文化、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進行初步研究,為我國體育賽事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體育賽事 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出發,利用系統方法對可持續發展的本源和演化規律進行了研究,認為可持續發展必須是“發展度、協調度、持續度”的綜合反映和內在統一,三者缺一不可。發展度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在數量緯度上的要求,它表征發展行為在原來基礎上對于經濟增長的正影響;協調度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在質量緯度上的要求,它檢驗發展行為偏離健康程度的狀況;持續度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在時間維度上的要求,它表征了發展行為的長期合理性。
一、體育賽事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經濟因素
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對于中國在世界的影響是一個強有力的催化劑,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是北京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品牌,有助于促進北京乃至于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重要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具有最大程度的開放融合和參與性,它為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物質保障。如今國際性重大體育賽事因受到國家利益的驅動,申辦體育賽事的競爭已變得政治化,申辦國家在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也是成功申辦的重要砝碼。另外主辦國際性重大體育賽事同樣有利于提高該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國際形象。
從歷屆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城市來看,不論是世界性的、國家性的、地區性的,尤其是重大國際性賽事能給舉辦城市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體育產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體育賽事也是一種可以產生效用的服務,是擁有巨大現實基礎和開發潛力的產業,因此,許多國家和城市將舉辦體育賽事作為發展本國或本地區經濟的契機。日本東京、韓國漢城、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亞特蘭大等都因成功舉辦奧運會而一躍成為本國和世界最著名的城巾,并帶動了本國經濟的發展。韓國釜山借助舉辦第二屆東亞運動會和第十四屆亞運會,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旅游城市。釜山已經打算申辦2016年奧運會,借此有更大的發展。美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為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 32.9億美元的收益;韓國 1988年漢城奧運會共帶來了相當于70億美元的生產誘發效果和27億美元的國民收入誘發效果;西班牙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 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美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再次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美元的總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奧運會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景氣,被稱之為“奧林匹克生產效應”。
由此看出,體育賽事與政治、經濟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體育賽事屬于體育范疇,是建立在一定政治和經濟基礎之上的,尤其是經濟因素,舉辦體育賽事離不開經濟的支持。在經濟社會的今天,體育賽事也被作為一種產業來開發,利用體育賽事來創造經濟效益。實現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就應協調體育賽事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控制和消除兩者在發展過程中的負影響。
二、體育賽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
體育賽事對于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提出“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旨在通過舉辦奧運會使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相互融合,使中華文明與世界文化相互融合,達到世界文化的和諧發展。通過舉辦奧運會,舉辦城市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所取得的卓越文化成就展示在世人而前,由游人所親受的耳濡目染和新聞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宣傳,舉辦地的城市文化得以迅速向外擴展,走向世界。目前,第29屆奧運會舉辦城市北京就己經制定了編寫《奧運漢語》教材等一系列借助奧運推廣漢語的計劃,這將進一步提升北京和中國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影響力。體育賽事是主辦城市樹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機。為了展現自己,舉辦城市必定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質,把一個文明、開放、熱情的城市展現出來。體育賽事可以陶冶市民的情操,豐富市民的業余生活,激發市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提高市民的身體質量和生活質量。
三、體育賽事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因素
體育賽事的舉辦同樣可以對自然和環境產生影響。目前,有人提出“體育環保”理念,其目的就是要消除體育對于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體育賽事的舉辦必將促進體育設施和場館的建設,如果不合理布局和過度建設就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引起資源浪費;比賽現場喧嘩的呼喊會造成噪聲污染;觀眾的丟棄物會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體育場館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區;為了避免綠地和耕地的減少,合理布局;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增加體育場館在體育賽事后的利用率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的提出,對于體育賽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四、結論
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能夠長期地生存和發展下去。同時,對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效應和失控進行有效控制。發展不是無限制的,發展要受到一定社會發展階段技術狀況和社會組織對環境滿足眼前和將來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就是通過協調體育賽事與政治和經濟、社會和文化、自然和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相互促進,互相發展,互不損害,促使體育賽事的發展行為在“發展度、協調度、持續度”這三個維度上的和諧發展。
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考慮到,體育賽事對于社會、政治、文化、經濟、自然、環境等正方面的影響,控制和消除負方面的影響,同時,還要利用社會、政治、文化、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促進體育賽事的發展。他們之間是一種正促進的關系,他們應該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不斷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守恒:體育賽事的界定及分類[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7):1~3
[2]王子樸,體育賽事類型的分類及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6(2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