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任海教授在參加第五屆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時說“2008北京奧運會不僅是中國體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而且也是中國外語教學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改變了外語教學的傳統途徑與方法,對中國外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北京市長劉淇指出“2008北京奧運會不僅是外國了解中國最大的窗口和舞臺,也是中國了解世界的最大窗口與舞臺?!?008奧運會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直播、手機直播等傳統媒介與新媒介,介紹世界各個參賽國家的歷史文化、語言習慣、民族特征、發展歷史,通過志愿者服務學習世界各個國家語言文化、傳統習俗等,通過網站、電視等發布世界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講解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國防外交等,可以說奧運會的準備、舉行就是一個學習外國語言歷史文化的活的課堂。
二、從奧運的過程看奧運對外國語言文學的教學的影響
奧運的申請、籌備、宣傳、舉行不僅展示了主辦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歷史、語言文學,而且展示再現了世界參賽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歷史、語言文學。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都將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這無疑是對世界歷史文化、語言文學、外交等的再現與解讀。
1.申請奧運對申請國家的語言文學的解讀
2001年7月13日,中國北京,日本大版,法國巴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加拿大多倫多,5個國家5個城市申請2008年奧運會,通過電視網絡直播,報紙,分析評論,人們了解和解讀了這5個國家的語言文學與歷史文化,北京的“新北京,新奧運”,代表團成員的多國外語,萬里長城等;日本的和服,藝伎,富士山等;法國的足球,艾菲爾鐵塔,塞納河等;加拿大的印地安土著演唱,多元文化等;土耳其的駱駝文化等:(1)中國。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用流利的法語介紹了代表團的成員,北京市市長劉淇用英語作了精彩的演講,作為背景的宣傳片中是一飛沖天的萬里長城、瀟灑俊逸的中國功夫、豪氣萬丈的威風鑼鼓……此后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在北京陳述結束之后開始了長達近10分鐘的提問,8位委員共提了11個問題,這使得北京代表團的成員們不得不花了近20分鐘來進行答復。這些問題都非常實際,包括控制污染、比賽場地、語言溝通、反興奮劑、交通、盈余分配等。(2)日本。全部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日本大坂代表團首先播放了反映日本民俗、風景的宣傳片,影片里藝伎身著錦衣載歌載舞,鯉魚旗迎風飛揚,群群仙鶴伴著夕陽飛向遠方,富士山晶瑩剔透地俏麗在林海中……影片色彩濃烈,極富沖擊力。他們的陳述一開始就搬出奇兵——14歲的初中女學生misayan現場用小提琴演奏了奧林匹克會歌,表達了對奧運會的渴望。(3)法國。世界足球先生齊達內出現在陳述講臺前面,巴黎代表團的陳述開始了。這真是一個令人無法拒絕的城市,隨意顧盼俯仰盡是浪漫,金色的陽光流淌在蔚藍的塞納河上,夏日的季風輕撫過百年高齡的精美雕塑,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巴黎圣母院、蓬皮杜中心……巴黎的宣傳片是一部完美的微型藝術電影,十幾分鐘里不僅讓人們追隨一位金發美女的視角,全方位地感受了“藝術之都”美的震撼,而且還通過一位老人和孩子把體育運動完全融合到了巴黎的日常生活之中,傳達著“體育在巴黎無處不在,文化和體育完美融合”的信息。(4)加拿大。一位頭戴羽冠、穿著橘黃色鮮艷民族服裝、身上綴滿了長長的白色流蘇和鈴鐺的印地安土著在另兩位土著的手鼓演奏和歌唱中且舞且蹈地在會場中穿過,多倫多印第安人酋長索特介紹了代表團的成員,多倫多市長強調多倫多的多元文化、多民族的融合,而舉辦的奧運會將是一切以運動員為中心。(5)土耳其。土耳其展示了伊斯坦布爾城市的魅力等。
通過對以上5個國家所展示的語言文化,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讀和分析,這與傳統的外國文化的教學相比,有以下的特點:首先,突破了教與學的模式。傳統的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在特定情景中對反復經驗的學習,而奧運會的申辦展示是展示方與觀眾的關系。觀眾通過報紙、電視、網絡來學習、了解、欣賞舉辦國家的語言文化;其次,突破了教學在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概念,使學習者真正融入社會的學習,終身自主的學習;第三,改變了學習的途徑與方式。學習者通過網絡、電視、報紙來學習,通過互相討論、參與、欣賞來理解和學習外國文化;第四,超強的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多媒體與科技的融合,將視覺語言、聽覺語言、肢體語言、感覺語言真正融合于一體。
2.籌備奧運對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學的理解與學習
羅格在出席2006年10月22日~24日北京召開的第5屆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時認為“奧運會的籌備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理解、吸收、應用外國語言文化的過程?!眹H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何振梁在閉幕式上宣讀了《北京宣言》中談到“中國教育部將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在青少年學生中廣泛開展奧林匹克知識的普及教育活動,傳播奧林匹克理想,為實現2008年奧運會“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三大理念做出貢獻。”從籌備奧運會與宣傳奧運會的過程與特點來看,對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城以下特征:
(1)范圍廣。從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來看,對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的學習和理解的范圍廣,這不僅體現在所涉及的國家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而且體現在學習者的人數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還表現在奧運會期間直接服務或者間接服務奧運會的人數龐大的體育、教育、旅游、新聞、建筑、藝術等行業。[7]據2005年6月6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奧運期間直接提供文明督導、交通協管、治安聯防、指引向導、翻譯接待、導游導購和醫療救助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務的人數為7萬多人,而從事相關的翻譯旅游等和奧運相關的人數多達50萬。
(2)方式多。北京奧運將運用最新的科技,以各種方式宣傳報道奧運及與奧運相關的語言文化,這也是人們學習外國語言文化的方式的多樣化。直播與互動。2008北京奧運將以直播互動的方式與全國人民一道分享體育盛會,這也是全國人民一起互動學習的平臺。13億的中國人將通過采訪、答題、短信參與、觀看電視、視頻直播、手機直播互動等方式學習了解外國文化。
(3)程度深。奧運會總是以鮮活的例子——運動員、觀眾、記者、官員等來剖析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使人們深刻的理解和學習世界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奧運會期間,電視臺等媒介通過采訪、報道、資料回訪等來全面展示世界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如比較典型的是通過對金牌獲得的運動員的詳細的介紹,使人們從畫面、聲音、形象等方面來具體了解運動員所在國家的家庭組成、生活習慣、教育狀況、文化習俗等。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上,不為外界所了解的朝鮮啦啦隊——清一色的200名美少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們通過對啦啦隊員的采訪、拍照等了解到朝鮮國內的現狀。因此,奧運會期間所學習的外國語言文化程度深,涉及到這個國家的旅游、歷史、教育、語言、習俗等。
(4)生動活潑。奧運期間,在了解和學習外國文化的時候,很多人可以和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以及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大多數人將會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等真實的去感受外國的歷史文化,而且這些文化將會通過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以及觀看比賽的外國觀眾所體現出來,可謂是事例生動,代表典型,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2006年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2006/10/25):www.beijing2008.cn
[2]2006年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2006/10/25):www.beijing2008.cn
[3]蔡鐵權:現代教育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5,6
[4]2006年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2006/10/25):www.beijing2008.cn
[5]2006年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2006/10/25):www.beijing2008.cn
[6]第五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開幕(2007/6/23):www.sina.com.cn
[7]北京奧運語言專業志愿者擴大招募 涉及56個語種(2007/4/29): www.soh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