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醫學教育事業也在飛速發展。自二十世紀90年代初,全國已有20余所醫學院校設有美容醫學專業,其中有本科生和專科生,10多年來已培養出美容醫學專業人才約1萬人。
我校自2000年創辦五年制“美容醫學”專業以來,至今連續招收六屆學生,計300余人,其中00、01、02級同學已順利畢業。通過二輪完整的教學循環,筆者從一名美容醫學專業學生的角度,對美容醫學的課程設置,談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我校美容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
我校五年制本科美容醫學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具有美容及損容性皮膚病醫療技術專長的中醫師,其課程設置如下。
1.1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及應用、體育、高等數學。
1.2專業基礎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國醫學史、中醫文獻檢索、金匱要略、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藥理學、西醫診斷學、預防醫學、急救醫學、專業英語、美容實用解剖學、醫學美容心理學、美術學、健身美容學、美學基本原理氣功學、形象禮儀。
1.3專業臨床課: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中醫養生學、中醫營養學、針灸學、推拿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總論、實用五官科學、中醫美容學、實用皮膚病學、整形美容、現代實用美容技術、化妝品與化妝品化學、服飾美學、美容企業化管理概論、美發與護發、美容產品設計與開發。
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使美容醫學專業學生具備中醫基礎、臨床的理論、又同時具備美容方面的知識技能,從而達到培養雙重人才,拓寬就業面的目的:學生既可以從事中醫臨床各科工作,也可以從事美容醫學相關方面的工作。
2各高校相近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
2.1公共基礎課:與其他專業的教育一樣,進行包括政治理論課,醫學倫理學等醫學人文課程以及外語、體育等公共基礎科目教育。
2.2醫學基礎課:包括系統解剖學、組胚、生理、病理、生化、藥理等與其它醫類專業相同的醫學基礎課,中醫院校還開設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等中醫基礎類課程。
2.3醫學美容基礎課:包括與美容醫學密切相關的學科,如醫學人體美學、美術學、美容解剖學、美容心理學、美容應用藥物學、美容應用化妝品學等。
2.4 醫學臨床課:包括內、外、婦、兒、五官、針灸、推拿等臨床有關各科。
2.5 醫學美容臨床課:指美容醫務人員必須精通的職業技能科目,主要包括美容外科學、 美容牙科學、美容皮膚科學、中醫美容學、醫學美容技術、美容化妝術等多門醫學非醫學課程。
在西醫院校中,大連醫科大學始終走在美容教學與科研的前列,在探索美容醫學高等教育的模式和規律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其辦學思路被稱為“美容醫學高等教育的大連模式”。其專業課程分為基礎和臨床兩大部分,基礎部分有《美容解剖學》、《美容心理學》、《化妝品化學》、《服飾美學》(結合大連服裝節的實際情況開設)、《美術學》,臨床部分按照美容實施手段分成5大類,并組織人員出版了配套教材:《手術美容學》、《藥物美容學》、《經絡美容學》、《物理美容學和健身美容學》。
在中醫院校中,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1993年即開設中醫美容大專層次教育,在中醫院校美容專業的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將美容專業基礎及臨床課分為11門:《醫學美學導論》、《美容局部解剖學》、《美容藥物學》、《美容外科學》、《美容皮膚科學》、《美容牙科學》、《中醫美容學》、《美容心理學》、《醫學美容藝術基礎》、《醫學美容技術》、《美容化妝品學》。
3課程設置現狀及存在問題
綜合各高校美容醫學以往畢業生的情況,普遍存在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與專業技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些學生由于受過美容專業的系統教育,專業知識均較為扎實,但缺乏實際的專業動手能力,這方面存在的欠缺阻礙了美容診療工作的實施與開展,使他們距離醫學美容的市場需求存在差距。同時,在各校美容專業的教學探討文章中,也反映出一些不完善之處,主要在于學生藝術、美學教育的相對薄弱,已經影響到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素質教育。
4課程設置的意見與建議
4.1深化課程改革:筆者認為,在處理3類課程的關系上,必須抓好公共基礎課,突出專業基礎課,深化專業臨床課。真正體現從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去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平衡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造就適應21世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完整的課程學習,現就專業基礎、臨床課兩個方面略作建議:①專業基礎課:增加美容中藥學、化妝品化學與研發、美學基礎、素描與色彩搭配、審美情趣與水平的內容;②專業臨床課[2]:增加美容內科、針灸減肥、針灸美容的內容外科基本技能、化妝品前沿資訊、多媒體與計算機形象設計的內容。
4.2抓住兩個要素
4.2.1課堂教學(突出中醫特色):美容醫學的教學強調實用性、系統性,突出中醫特色,應加強與保健養生、臨床治療接軌,注重中醫美容臨床思路的培養和訓練。教學內容可分為中醫保健美容和中醫治療美容兩大類,包括藥物美容,經絡美容、體質美容、治療美容。中醫美容教學以體質美容和經絡美容為重點,體質的觀念利于相關臨床知識的整合,使學生整體、辨證地把握美容問題,超出美容疾病的病因學范疇;經絡美容促使學生加大對針灸、推拿、中藥課程的學習力度,有利于學生今后形成個人診療特色。通過美容醫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既能夠在美容臨床中運用,又能夠作為其知識結構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在相關科室(如皮膚科、內分泌科、婦科、針灸科等)開展工作。
4.2.2 臨床教學(建立實習基地):臨床實習或畢業實習是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在校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關系到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在實習中,學生將通過日常的診療、預防、康復等工作開始培養和形成自身的職業道德和醫療風范,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術,實現從學校到醫院,從課堂到病房,從學生到醫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轉變。因此,建立好實習基地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備條件。可以嘗試建立模擬醫學美容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中心實際操作,仿照一般美容院的運作方式,扮演美容師、經營者的角色,在實踐中學習掌握自主經營的方略,逐漸鍛煉市場競爭與自謀職業的能力。
在實習安排上,利用寒暑假,聯系人才市場,提供整形醫院、美容院見習實習崗位,讓學生盡早接觸社會,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從而有利于學生掌握市場供需比例,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專業學習,為成功就業奠定基礎。在實習形式上可采取靈活組合的套餐式,內容涵蓋內科醫生、整形醫師、高級美導、自主創業等方面,針對個人特點,進行選擇,為學生將來向不同方向發展奠定基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4.3考慮以下方面
4.3.1 盡早接觸專業知識,突出專業特點:課程體系改革原則不是通過刪減醫學基礎課、增加專業基礎課內容,而是在相關內容中滲透適當的整形美容專業知識,突出專業特點,在前期基礎課階段設置美容專業課,讓學生對美學專業知識有一個早期的感性認識,增加實驗、見習課程比例。
4.3.2 增加專業醫學美學課程內容:如微機應用與美容設計、美容儀器構造原理及使用、醫學生物材料的研究[3],只有增加以上科目,才能與國際化美容外科接軌。
4.3.3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是知識和信息時代,以往單純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所以在培養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應注意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即適應社會的能力;具備市場竟爭、自謀職業的能力。整形美容外科是一門新興學科,技術瞬息萬變,設備日新月異,所以高等醫學美容院校應定期開設講座,向學生傳授課本中所不具備的內容,如當今美容界最新技術、新設備、新的生物醫學材料,等。一個優秀整形外科醫生,首先應具備淵博的醫學知識,較高的美容修養,并能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學,此外,還應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將醫學美容事業與市場經濟充分結合。
5小結
日益廣闊的美容市場,管理逐步規范、要求不斷提高。嚴格的準入條件呼喚專業人才的加盟,因此,現代美容醫學教育任重而道遠。以上是筆者幾點不成熟的想法,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驗證,也期待有更多的教育者、美容愛好者,投入到美容醫學教育的大討論中來,讓莘莘學子在艱辛的求學路上,少一點曲折與坎坷,多一份成熟和自信,為新時代美容事業的明天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蘆 源.對高等院校中醫美容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及課程結構設置的探討[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4):199-201.
[2]傅杰英.中醫美容現狀分析與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國美容醫學,2003,12(1):96-98.
[3]熬紹勇,周清萍.美容醫學“三段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與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12):1733-1734.
[收稿日期]2008-04-16[修回日期]2008-05-15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