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外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僅有百年的歷史,但整復體表缺陷的手術可追溯到古代,中國、印度等古籍均有相關的記載。整形美容外科與其他外科分支相比,有許多獨特之處,包括治療范圍廣泛;診治各種類型的缺損和畸形;以組織或組織代用品移植為治療手段;與多個學科廣泛交叉;注重外形改善與功能恢復;與心理學有密切關系;注重無創操作;手術缺乏固定術式等[1]。這些特點決定了整形美容外科醫師需要具有廣泛的學科知識,尤其需要熟悉全身體表的解剖特征和具有一定的美學知識。整形外科強調創造性與原則性的結合,缺損、畸形的大小、形態、部位與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情況各有差別,因而手術的方式也常有不同,不可能有一個固定或典型的術式,這與其他外科均不相同。并且由于整形外科有大量的皮瓣設計,所以醫師不但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還要有很好的形象思維。正是這些特殊要求決定了整形美容外科醫師成長的緩慢性[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于整形美容外科醫師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與其成長的緩慢性產生了矛盾。既要縮短整形美容外科醫師的成長時間,又要提高他們的素質滿足社會迫切的需要。本文對于整形美容外科低年資住院醫師的培養模式提出一點看法,希望能引起同道們對整形美容外科人才培養的進一步思考。
1低年資住院醫師的特點和個性化培養
整形美容外科的低年資住院醫師一般是剛剛完成全科實習的本科畢業生,二、三年級的研究生,有1~3年其他外科工作經驗的年輕醫師等。接下來的2~3年對于他們來說,是從學生型向臨床型身份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成就優秀整形美容醫師的重要階段。而目前多數醫院的共性化培養模式往往忽略了他們的不同素質特點、不同個性心理特征,繼續沿襲大學本科的教育模式,使其被動的接受“塑造”。其學習動力往往來自外部壓力,內在驅動力被抑制,從而使之只注重結果,對求知過程缺乏熱忱與向往。而個性化培養模式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使得每個人的良好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創新潛力得到充分開發。因為每一學生的個性與他的興趣、愛好、需要密切聯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特長、優點。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追求的動力,只有當學生對某類事物具有特殊的興趣,才能發揮這方面的特長,才能激發其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達到思維的發散、形成創造性。而創新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動力,整形美容外科學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個性化培養模式將有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醫師創新能力。
2個性化培養模式初步探討
個性化培養首先需要上級醫師了解、掌握每位低年資住院醫師的性格特征、長處和不足,根據不同知識水平或素質特點制定帶教方案。在日常工作中,盡可能使每位醫師多發揮其長處,并及時給予鼓勵,增長其自信心,進一步引導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協助其補足缺陷,全面發展。下面對幾種具體情況進行初步分析。
2.1 本科畢業生:剛完成全科輪轉,大多對臨床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因此主要需要了解其具體輪轉科室情況,如對哪些科室興趣較高,哪些科室輪轉時間較長,在哪些科室有過難忘的經歷等。從中分析其興趣點,在工作中使其多做些較熟悉、順手的操作,快速消除其對整形美容外科的陌生感,增強其對整形外科工作的自信心,然后進一步觀察其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協助其盡快補足缺陷,進一步引導他走進整形美容外科的世界。由于整形外科與其他外科之間的差別,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所側重,如強調美學思維的培養,增加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了解并學習繪畫等;強調心理素質的鍛煉,包括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培養其遇事不慌、遇難不急,磨練其吃苦耐勞的毅力,同時了解整形美容患者特殊的心理思維也非常重要,這是一名整形美容外科醫師必備的特殊基本功;強調基本功訓練,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外科基本功,但整形外科與其他外科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所以這也是將來成就一名好的整形美容外科醫師的基礎,所以不僅要強調,而且要高標準、高質量進行要求;多看書,多看權威的參考書,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及時的掌握相關的知識、文獻,從而結合臨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當然,進一步的復習考研對新畢業的本科生來說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還要兼顧相關學習的進行。
2.2 研究生:對于科研型研究生,應結合研究生需要參與科學研究的特點,在臨床工作中訓練其發現、分析臨床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研究方案的科研能力。另外研究生大多在實習期耽誤較多時間來復習考研,實習效果打了折扣,再加上經過一年的基礎課程后,對實習時掌握的臨床操作已經生疏,所以應根據這些問題挖掘研究生醫師的特長,如演講能力、寫作能力、英文水平、計算機水平等,使其通過特長的發揮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從而削弱其對臨床生疏的不適應。然后通過上級醫師的耐心帶教,逐漸進入臨床狀態,引導其關注臨床的難題,促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達到訓練目的。針對他們缺少臨床實踐的缺陷,應重點加強其外科基本功的訓練:①加強練習常用的切開、結扎、縫合等技術(如雙手打結技術、皮內縫合等技術是整形美容外科所有手術效果最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實踐;②強調動作輕柔、微創的觀念,加強意識的培養,由于整形外科是一門功能、外形并重的學科,所以采用微創、輕柔的手術操作以減小皮膚、組織的損傷則是整形美容手術成功的關鍵;③定期的總結、授課則是提高他們理論水平、技能水平的重要補充,每周一次的專題講座和讀書報告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臨床型研究生通常有過若干年的臨床工作,類似下文中的情況。
2.3 有若干年臨床經驗的年輕醫師: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外科學基本操作,根據其從事過的具體學科的工作和手術中的表現,分析其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長處,適當給予其手術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為這類醫師工作時間短,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要靈活地將已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中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他們已經掌握的一些經驗并不一定適合整形美容外科的臨床實踐,因此應以強調規范性的臨床帶教為主。他們在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做出初步診斷、開醫囑、書寫病歷等整個過程中,均需要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指導,規范其行為,糾正他們已形成的錯誤習慣。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科室病例討論,每周科室主任教學查房,定期由專家結合臨床進行系列講座及專題報道,使其學習并掌握對各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進一步鞏固他們的整形美容外科臨床經驗。
當然,上述幾種情況只能大概說明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思路,而在現實中,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哪兩個人的特點、性格特征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側重點的分析,而且一兩次分析很難做到準確,應在工作中不斷接觸,不斷加深了解,從而不斷調整培養方案。事實上,在很多醫院的現實工作中,上級醫師已經在這樣培養低年資的住院醫師,但并不系統化,而且常常因為繁忙的工作無暇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整形美容醫師的培養。
3結語
整形美容外科的發展有賴于創新人才的不斷推動,作為一個身具教、科、研一體的整形外科研究所,我們必須常常回顧自身成長的歷程,結合他人帶教的經驗,理應不斷思索、不斷總結。如果在人才培養上多用些心的話,我們的學科是否會發展得更快些呢?我們所培養出來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是否會更正規、水平更高呢?
[參考文獻]
[1]郭樹忠.整形美容外科的特點與年輕醫生的培養[J].中國美容醫學,2002,11(2):174-176.
[2]夏 煒,潘寶華,郭樹忠.“守·破·離”在整形美容外科醫生培訓中的意義[J].中國美容醫學,2005,14(3):384.
[收稿日期]2008-04-21[修回日期]2008-05-27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