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到底是什么?
品牌就像一頭大象,不同的人或門派有不同的視角、認識、理解和行為。
于是,我們把品牌高高舉起,談理念、談戰略、談策略、談傳播、談表現,談得不亦樂乎,談得云里霧里,談出了很多大師,也留下了很多笑柄。
在紛繁縹緲的品牌世界里,有一個人一直保持著清醒頭腦,他是中國最早進行品牌研究和實踐的人,一頭扎進去,激情思考,理性探索,精耕細作,不愿多說,托起一個個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品牌,至今還不肯站出來吆喝。他就是張彬,我很敬佩的一位老鄉、朋友和兄長。
記得我看過一部名為《深藍》的記錄片,詳盡地展示了憨態可拘的企鵝將要上岸時的全過程。企鵝猛地低頭,扎入海中,拼力向下潛游。潛游得越深,海水所產生的壓力和浮力就越大,企鵝一直潛游到適當的深度,再擺動雙足,迅猛向上,猶如離弦之箭竄出水面,騰空而起,畫出一道完美的U型線,落于陸地之上。
這種潛游是為了蓄勢,積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卻富有成效。
從中國品牌建設第一案例海爾,到珠三角品牌群代表科龍、創維,再到中國新媒體先鋒和黃旗下的TOM傳媒,現在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典范的北汽福田,張工(我對張彬的尊稱)執掌品牌帥印,一路走來,腳印串串,熠熠生輝。
尤其是在北汽福田的5年,張工像一名技術員和工程師,深入車間,認真汲取汽車生產流程管理和作業體系的精髓,變通和改造后,與品牌管理體系和操作流程進行雜交創新,張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和北汽福田特色的品牌管理理論與操作體系,把抽象縹緲的品牌管理變成了技術活兒,改造成品牌經營流水線,成就了北汽福田全國最大商用車品牌和最具價值自主汽車品牌。所以,我尊稱張工為中國首席品牌工程師。
然而,每次和張工見面,我們兩個雖然都是從事營銷和品牌的人,卻很少談及品牌。他只是像一個老朋友、一個兄長一樣吃飯、聊天,連娛樂和喝酒都很少,低調、直爽、謙和內斂。他幾乎不談工作的事,更沒有中國大企業“領導”的姿態和架勢。以至于很多新朋友會覺得張工太過理性,甚至有點古板、冷峻,不易接近。
但你要真是以為張工是一個“冷血”工程師,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張工人緣很好,也很謙遜,在圈內圈外有不少朋友。他內心始終充滿對生活和事業的激情,對目標絕不放棄。時不時會表現出冷幽默和詼諧的一面,憨憨的笑,像個長者,又像個孩童。一旦談起北汽福田,他會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充滿無比自豪感。
雖說我和張工都是企業智囊,我們沒有業務上的合作,但我們的溝通是那么愜意,像喝一杯好酒一樣,淡淡的卻很醇厚,君子之交,淡如水,共同的價值觀讓我們心生默契。
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事業的艱苦是不言而喻的。張工經常說起自己在企業非常忙,很少安心地休息過禮拜天,“身體很累”,更沒有時間出去聚會、交流,不知不覺中覺得自己的眼界和視野被局限了。“20年了,井挖得很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很慶幸,遇到了張瑞敏和王金玉這樣卓越的企業家,學到了很多東西,從企業經營層面讓我對品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但有得必有失,自己有時有坐井觀天的感覺。”張工感嘆到。他羨慕我的交往圈子和視野,而我倒羨慕他在大企業里深耕細作,我們都有“圍城”的感受。
大約十年前張工出過一本書《廣告經理手冊》,成為企業品牌經理人案頭的必備職業工具。我曾鼓動他把這些年的探索和經驗著書立說,寫一本中國最具權威性、實戰性的《品牌管理工程教案》之類的書,傳道授業解惑,可他卻認為自己的東西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實踐,而且要命的是愈實踐、探索越發現不敢輕易著書立言了。
最近一次見張工,他難能可貴地展現了他可愛的一面,在餐桌上跟我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工作加生活的未來數字家庭DIY理想,堆滿書籍的工作室、音樂、茶室、健身房,一個都不能少,成為和朋友、知己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的活動中心。看著他疲憊但卻津津樂道、眉飛色舞的樣子,我想起了《楊光的幸福生活》,這就是張彬,“累,并快樂著”的幸福生活,我們心目中的張工。
(本文作者為21世紀福來傳播機構總經理、知名營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