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之際,很多外國朋友都深情地緬懷他。一位秘魯朋友阿爾賽更是對周總理充滿深切的崇敬和懷念,而且全家對總理懷有永生難忘的感恩之情。
在2008年初的一次新年聚會上,我又一次見到了秘魯老朋友安東尼奧·費爾南德斯·阿爾賽先生。他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第一次踏上中國,便與周恩來總理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初識高雅大度的周總理
1960年的一個寒冬季節(jié),阿爾賽和一群關心向往新中國的拉丁美洲新聞工作者組團來中國訪問。他們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高規(guī)格的接見。在阿爾賽的汽車進入中南海會見大廳門前停下來的時候,只見一位彬彬有禮的官員在一群爭相拍攝的記者圍擁下,趨前與阿爾賽和代表團其他成員一一握手問好。待和毛主席的會見談話結束后,阿爾賽要求翻譯為他單獨引見周總理。不料,翻譯告訴他,剛才下車走向會見大廳時與他握手的正是周總理。阿爾賽想不到有如此重大的忽略和不敬。連忙請翻譯向周總理問候和說明:由于當時只想到馬上將見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心情相當緊張。滿腦子想的是會見時要和毛主席說些什么,問些什么,因此,沒有注意到是周總理親自出門相迎,誤以為是例行公事到車門前迎接的禮賓官員。因此,他請總理原諒。不料,周總理聽后爽朗地笑著說:“請不必介意,現(xiàn)在我們不是見面和認識了嗎?認識一個朋友而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正好說明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啊!”阿爾賽一下子為總理高雅大度的氣魄所懾服。
周總理是中拉友好的開拓者
阿爾賽說,他與中國結緣已40余年。他說:“周總理廣泛結交拉美政治、文化、經(jīng)濟等各界朋友,熱情推動中拉民間友好往來,為設置半官方機構到建立外交關系,從支持拉美各國維護國家主權到援助經(jīng)濟建設,為推動中國和拉丁美洲關系發(fā)展的每一步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阿爾賽在上個世紀中期曾擔任西班牙、秘魯和墨西哥等國報刊的專欄記者,不斷跟蹤報道新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對周總理會見拉美外賓和出席有關中拉友好關系的活動,他都無一遺漏地詳細報道,并因此被拉美新聞界冠以“鐵桿親華派”的稱號。
1971年11月,秘魯動力和礦業(yè)部長費爾南德斯·馬爾多納多率政府代表團訪華。這是兩國建交后第一個秘魯官方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會見了代表團并同他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阿爾賽回憶那次意義重大的會見時說,“周恩來一向以雄辯健談而又孜孜不倦著稱。他也許是世界上經(jīng)歷最豐富并善于談判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但他又顯得那么謙遜達理,這使我們在座的人都深受感動。”阿爾賽回憶道,周總理在會見時開門見山說:“我們中國人應該請求秘魯人原諒。你們?yōu)楹葱l(wèi)200海里領海權的合法主權斗爭了25年,但我們沒有顧及到。最近我們才注意到秘魯?shù)倪@一立場在整個反帝斗爭中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請求你們原諒。但同時我們要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支持秘魯,支持你們和其他拉美國家捍衛(wèi)海洋權的正義斗爭。”
周總理的救命之恩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與世長辭的噩耗傳到秘魯,阿爾賽的女兒梅梅分外悲痛。她懷著沉痛的心情,到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參加吊唁。她對周總理懷有一種非同一般的特殊感情。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她專門著文《中國融合在我的血液里和心坎里》,表達她對中國和周總理的無限感激之情。
那是1970年2月,剛剛出生不久的梅梅不幸得了敗血癥,在北京兒童醫(yī)院搶救治療。她的爸爸阿爾賽那時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西班牙語專家。盡管女兒的生命危在旦夕,他心急如焚,但還是照樣毫不懈怠地工作著。這件事周總理在會見和宴請外國專家時得知了。他當即下達指示,囑咐有關單位務必精心治療,“全力挽救秘魯小姑娘”。當時梅梅的病情需要反復輸血,可醫(yī)院血庫里所存的與梅梅血型相同的血漿已所剩不多了。主管醫(yī)療部門立即與駐京部隊某部聯(lián)系,大批指戰(zhàn)員爭先恐后趕來醫(yī)院自愿獻血。在病魔無情地威脅著小梅梅生命的緊急時刻,中國人民子弟兵的鮮血輸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轉危為安。而日夜為國操勞的周總理也牽掛著梅梅的病情,多次指示有關同志詢問了解治療的進程。當他得知梅梅已經(jīng)病愈出院后才放下心來,并且托人捎口信向阿爾賽表示祝賀。
阿爾賽向我回憶到這里時,心情十分激動。他說:“周總理體恤人民疾苦的高尚品德有口皆碑,可想不到,他對一個外國的小孩也是如此關懷備至、情同骨肉啊!多虧中國的好總理,給了梅梅新的生命,這是我們一家永遠也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