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本來應該快樂的人。盡管我一生當中遇到了許多麻煩,然而我相信它們是無關緊要的。可是我卻因為這些并不重要的原因,一輩子過得并不快樂。我是何等的愚蠢??!我希望活著的人可不要像我這樣去自尋煩惱,此舉可算得上是人生最大的冤枉?!?/p>
這段話抄自非洲撒拉鎮的一塊墓碑,墓地里埋葬著一位名叫布基的老人。他生前由于自己的許多人生目標無法得以實現,因此一生過得很不愉快。直到臨終之前,老人才悟出這樣的道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人都不應該以犧牲自己的快樂為代價。為了給后人一點有用的啟迪,他讓家人在墓碑上刻下了這段文字。
布基壓根也沒有想到,他的忠告竟然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引起強烈的共鳴。鎮上的許多人逝世前都交待說,死后要埋在布基的墓旁邊,成為他的“鄰居”。放眼周圍的每一塊墓碑,只見上面刻的都是一個個普通人一生的體會。他們留下的遺言,告訴活著的人們應該如何更好地活著、熱愛生命和珍惜快樂。正因為如此,這里被譽為“快樂墓地”。
不少游客慕名而來,聆聽死者對生命的感悟,對快樂的向往和追求。
有一塊墓碑知足常樂地“說”:“我只有薄地兩塊,外加一小片不成林的樹木。一生中用餅和稀飯填飽肚皮,沒吃過什么山珍海味??晌以谟终f又笑中度過一生,活得有滋有味。其實,只要快樂,什么也不缺?!?/p>
另一塊墓碑介紹了長壽的秘訣 :“我能活到98歲,全靠心胸開闊。人在一生中,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但卻沒有一件是過不去的。像我這樣快快樂樂吧!祝你比我活得更長久。”
還有一塊墓碑總結了自己的經歷:“在前半生,我還算是很有錢的,但為了更富有,我不但一天到晚地拼命干,還經常為一些很不值得的事苦惱。后來,我終于想通了。在放棄了許許多多的‘應該’之后,我的生活從此變得輕松快樂起來。其實人生在世,真的不在乎你干了些什么,也不在乎你是成功還是失敗。千萬別為一種目的去折磨自己,那樣會把自己弄得很不快樂,甚至非常的不幸。你再想想,人活著到底要的是什么?”
有一塊墓碑刻著這樣一段發自肺腑的話語:“行善吧!真誠地幫助別人,這樣你就會得到快樂與溫暖,你就會有來自內心的親切感。如此活著真好,這是一種美麗,你的人生一定會因此而絢麗多彩。”
……
在“快樂墓地”轉了一圈之后,人們大有所獲,心情變得快樂起來。
無獨有偶,在羅馬尼亞北部一個名叫“瑟彭察”的小村莊,也有一座“快樂墳場”。
早在1935年,木匠帕特拉什造出了第一塊藍色墓碑。它的設計別具一格:上部分刻的是死者的雕像,下半部分為詼諧的押韻詩。從此,這一做法便沿襲下來,成為該村的傳統。
有一塊木板墓碑,刻著一位54歲女士和她的酒廠。里面的刻文風趣幽默 :“來吧!讓我請你喝一杯‘李子白蘭地’,一切憂愁煩惱都將離你而去?!?/p>
在一個墓地里,躺著一名因車禍而死的兩歲小女孩。她的墓碑上刻有這樣一句俏皮話:“在如此廣闊的國家里,那輛可惡的出租車偏偏要跑到我家大門前來撞我?!?/p>
……
在“快樂墳場”轉上一圈,找不到一塊上面刻有充滿傷感悲涼色彩墓志銘的墓碑,令人嘆為觀止。一幅幅木刻畫,講述著已逝先人的一生。他們當中有的是辛勤放牧的農夫,有的是熱情為客人剪頭發的理發師,有的是任勞任怨操持家務的村婦……
當地政府已將“快樂墳場”列為文化遺產,前來游覽的各地游客絡繹不絕。
還是羅蘭說得好:“我們是否快樂,不是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來決定的,而是由我們面對這些事情的態度來決定?!?/p>
貧賤是苦事,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鞓窡o處不在,無處不有;順境中有快樂,逆境中也有快樂;富貴中有快樂,貧窮中也有快樂;物質世界中有快樂,精神世界中也有快樂。關鍵在于有沒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善不善于去尋找和開拓。
對人來說,痛苦與生俱來,并伴隨終生。所謂萬事如意,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所以我們要學會面對痛苦,品嘗痛苦,善于苦中作樂,化苦為樂。人生在世,生氣不可避免。生氣和出氣都是人類情緒正常的代謝,人們通過不斷生氣和消氣來維持心理平衡。那些快樂的人不是不生氣,只不過生氣時會自我排遣。比如說,立即遠離讓人生氣的人和事,找自己信賴的人傾訴不平,到戶外散步,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總之,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這樣一來,就能夠使情緒波動不顯著,或者持續的時間十分短暫。既然心里的氣漸漸消除了,那么快樂便自然而來。
快樂的根本是心情舒暢,人人都有權獲得。相反,假如有好的境遇和好的生活,但沒有達到心情舒暢,就不算快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快樂具有非物質的一面,它是一種感覺,一種美好的心情。不管財富有多少,只要能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滿足和愉悅就行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終日為自己的不幸抑郁寡歡,而不在生活中去尋找并且體味快樂呢?我們有什么必要總拿自己與那些物質條件更好的人相比,而無法體會到快樂的滋味呢?總之,快樂存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就看人們是否去獲得,去撫摸,去感受,去體驗了。
凱利·帕克是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卻不幸得了重病,整日忍受病痛的折磨。后來,他移植了一個腎,心臟也做了手術。他深有感觸地說:“你難道希望自己擁有40億美元,卻有一個腎是移植的嗎?”
快樂是一個“不等式”:快樂和不幸有著辯證的關系,不幸中存在著快樂的因素,快樂中也隱藏著不幸的因素。哲人說得好:“快樂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快樂在亂事繁雜的夾縫里”,關鍵在于領悟。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是一種快樂。不妨把人生中經歷過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傷心、痛苦、不幸都積累起來進行集中回憶,我們會感到一種甘甜綿長的快樂。這種經過不幸之后的快樂令人回味無窮,又彌足珍貴。
沒有一條道路直接通往快樂,快樂就是感受生活的過程。珍藏起每一個自己所擁有的時刻,然后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分享。大可不必去等待,不要等到有了錢的時候,不要等到結婚之后、有了孩子之后或者孩子長大了之后,不要等待春夏秋冬的到來,不要等到自己已無力等待的生命最后一刻。珍惜手中的快樂,就在現在。沒有什么時候能比此時此刻就感覺到快樂更好的了。如果不是現在,那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