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肉排·麻醬萵筍
在日本,“媽媽的便當”是幸福的象征。為了丈夫和孩子的幸福,多少日本婦女天不亮就起床煮飯做菜準備便當,以期家人揭開飯盒那一刻旁人的喝彩。我一直在慶幸此東洋流行沒有發展蔓延到中國來,俺們職業婦女已身負幾重大山,如再加此一重,非同小可。
不幸的是,上星期遭遇了“媽媽便當”大比拼。女兒很氣憤地告訴我,室友申申太過份,周一帶來媽媽做的飯盒,蛋炒飯、熏魚、大排一樣一樣公然吃三天,舔手指舔嘴唇的,飯后還要打電話回家匯報、發嗲,再和媽媽計劃下周的菜譜。女兒餓死氣瘋,向眾人急吼吼描繪了我做的萵筍葉菜飯,宣布也要帶媽媽便當來學校吃。
做爸爸的不舍得女兒被人“欺負”,鼓勵競爭,可苦了我。由于我態度不端正,草草糊弄的一鍋菜飯被女兒宣布不及格,含著眼淚摔門而去。我只得檢討不該聽信鐘點工的建議放入山芋,弄成甜不甜咸不咸像一鍋憶苦飯,要求將功補過。
萵筍葉香腸菜飯重新做過,材料精選,認真操作,果然寶刀不老。裝了滿滿一盒給女兒帶去顯擺。盒子上方有幾格空檔,做些新菜讓女兒臉上更亮一點。
可樂肉排是從網友塞壬歌聲那兒學來的。豬肉排500克洗凈汆滾水后濾干,熱油鍋,放油少許,爆蔥姜,下肉排炒,放料酒、鹽、少許水略滾,加入可樂到淹沒肉排,加老抽醬油,蓋鍋蓋大火燒開,改小火燜。20分鐘左右看看肉排煮酥了以后,再恢復大火收干汁水。可樂含糖很多,就不需要另外加糖了,其中的小蘇打能夠使肉質松嫩。成品的效果是紅濃醇香,肉纖維酥軟中帶有質感,像著名的無錫肉排,味道絲絲滲透,嚼在嘴里,幸福感由衷升起。
麻醬萵筍屬時令涼拌菜。萵筍選青綠色實心的,菜農叫它“青皮綠肉”。我比較喜歡圓菜葉,聞上去有萵筍味道的。而尖菜葉那種,味道較淡,上一次菜飯做失敗全賴它,因為它沒有萵筍該有的清香,徒擔虛名。
萵筍去皮,削盡粗筋,將綠色的萵筍肉切成兩寸長兩指寬的厚片,用細鹽稍稍腌一下入味。花生醬不要貪便宜,要買好牌子,因為劣質花生、發芽的花生有致癌物質。有些花生醬比較黏厚,取兩勺加點麻油調開,成稀薄狀。亦可根據口味加點白糖。吃的時候,萵筍蘸上麻醬,碧玉裹香,脆鮮爽口,春天那一幅美景徐徐地展現在眼前,神清氣爽。
老公在旁邊瞎起哄,把冰箱里的雞蛋都掏出來煮了,讓我燒成茶葉蛋。于是大包小包裝備齊全送女兒到車站,行李雖然沉重,女兒卻是腳步輕盈,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
晚飯后,我們等到女兒的電話。嘻嘻嘻嘻……未及開口,調皮的笑聲飛來。女兒好像變回小學生,她描繪寢室眾室友的反應,驕傲的申申把鼻子伸到她飯盒里,可憐的溝溝捧著5個白煮蛋躲在帳子里吃到噎住,而小胖嘟嘟囔囔要打電話和媽媽拼命去。
“下個星期,我們帶什么?”女兒乘勝追擊。“啊?下個星期還要帶媽媽便當呀?飯錢怎么算哪?”“我不是已經付給你了嗎?”“學校有好幾個食堂,附近有簡餐廳、小攤點,電話也可叫外賣。你就饒了我吧!”
做一個合格的媽媽真辛苦。幸虧天氣一天天熱起來了。
學學餐廳創意菜(三)
薺菜魚片蛤蜊羹糟溜魚片是著名的京菜(在之前我一直認為是粵菜,或者是本幫菜,還是賈老師指出我的認識誤區的)。魚片要做到嫩滑,還要保持完整不碎,烹調難度很高。炒魚片其實不是炒的,魚片是腌上佐料后下沸水汆的。糟溜要放香糟,現在可以偷懶,倒點現成的糟鹵即可。眼前這道菜的創意妙就妙在糟溜魚片的基礎上,加入了薺菜末,薺菜當季,不用多,只需一小撮,薺菜末加入后羹狀的魚片使顏色更加清新悅目,口感爽。蛤蜊肉一定要除去泥沙,剝出來后再用清水漂幾下,然后放入快要做好的魚片中,淡淡的海鮮蛋白滲出,和魚香糅合在一起,鮮美無比,也提高了這個菜的檔次。
蘿卜皮包素菜餃冷菜是一桌宴席中最先亮相的,這家餐館廚師有沒有實力,菜品有沒有創意,一看即知。腌蘿卜在上海流行后,幾乎每家餐館都有醬汁的腌蘿卜,而這家一反常態,腌蘿卜用白色的,而且還包了綠色的餡,令人耳目一新。白的長蘿卜切極薄的片片,用鹽略加一點糖腌制一會兒,讓它軟韌下來,把它當餃子皮使用。餡可以用各種綠色蔬菜,青菜薺菜都可以,放一點蝦米末吊鮮,調味時放一些素油使餡芯有些黏合度。蘿卜皮包素菜餃一合起來就成啦。一個個整齊地排列在白色瓷盤上面,中間點一個紅色櫻桃,先聲奪人,甭管它味道如何,先說,有沒有創意,美不美?
大魚頭燉魚茸面上海有一家著名飯店,很多人趨之若鶩,為奔它家的大魚頭燉魚茸面。每每吃了冷盤吃熱炒,等啊等啊,等到大魚頭砂鍋上來,人飽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所以,以后我去,一點完菜就說,趕快先上魚茸面。即使是這樣吩咐,他們磨磨蹭蹭還得一個小時以后才能端上來。因為花鰱大魚頭需要時間慢慢燉才能出鮮味,使湯變成濃郁的奶油色。魚頭湯不稀奇,稀奇的是湯里下面條,而這個面條不是一般的面條,是魚茸面,就是面條里面揉入新鮮的魚肉。魚茸面在新潮的火鍋店也有賣,故弄玄虛地放在漏斗狀的布袋中,讓顧客DIY,價錢就上去了。這家飯店很實在,幫你把魚茸面兜兜地下滿了大砂鍋中,把偌大的魚頭都遮擋了。
果然,以往極受歡迎的大魚頭風頭銳挫,魚茸面帶著一碗碗鮮漉漉的湯被客人大加贊賞,確實,魚面有點彈牙,口感相當奇特,殊不知,它沾了大魚頭何許多的光哪!
梅干菜灼白米蝦自從白米蝦養殖的難關被科學家攻破之后,我們上海人的口福越來越好。以往在菜場里將死的白米蝦買回家,最多炒炒韭菜,燒燒老豆腐解饞,如今活蹦亂跳的白米蝦做法可多了。最尊重它新鮮度的是白灼,可是一直吃白灼的難免喪氣。到烏鎮通安賓館住下,這盤梅干菜灼白米蝦上桌,我馬上精神大增。梅干菜是浙江鄉下常見的能儲存很久的蔬菜干,現在農民日子好過了,曬干菜的時候摻入很多鮮筍,有的索性是筍的比例比菜還高。
我在紹興農家吃過干菜下面條,很清口。白米蝦入梅干菜湯汁中,當然就更加清鮮可口了。干菜筍洗凈之后要泡一會兒,潷去太深的醬油湯色,然后煮湯,待味道出來之后放入鮮活的白米蝦,一滾就好。這碗菜吃在嘴里有悠悠的江浙鄉情逸出,適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