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山寒水瘦的滇西山上,春天沒有桃紅柳綠的景致,倒是院子外面那一棵棵香椿樹發出絳紅色的芽苞,讓人聯想起“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古詩。事實上,香椿樹枝頭掛著春天多情的露珠,在凌寒的春風中漸漸伸展柔嫩的腰肢的時候,這才是一個秀色可餐的春天。
初春的香椿總是羞羞答答,像暗自懷春的少女,絳紅而厚實的葉子,不同于夏天的濃綠,絳紫的芽苞帶著一份典雅,粉色的嫩葉抒寫著春天的童話;在一個靜悄悄的晚上偷偷吻了吻有些刺骨的風,便被母親摘下,整齊地碼成捆,背到很遠的集市讓人挑選,最后進入城市餐館價格不菲的菜單。
香椿雖然是可口的綠色食品,但并不是所有的椿樹發出的芽都可以入饌。只有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生長出的枝芽,才是香椿頭,味自然是最美的,不論嫩度還是營養都是上乘。可惜的是香椿的“青春”太短,要不了幾天就會變得葉大枝粗,失去了鮮香的味道。所以,香椿最好是谷雨前就采摘。正如民間俗話所說:“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生木質。”有些時候,父母忙,那些鮮美無比的香椿芽便在易逝的光陰中變成濃綠的葉片,一眼看上去那些在風中婆娑的綠葉,總有些讓人感傷,倒不盡是因為我們家的餐桌上少了一道美味。
老家人開春飯局里,自然少不了香椿。香椿入饌,食用方法很多,香椿拌豆腐、涼拌香椿、椿芽炒肉絲、香椿醬油拌面、香椿辣椒、椿芽辣子湯,都別具風味。記憶之中,腌香椿是母親的拿手好菜。將香椿清洗干凈,晾干,加適量食鹽,用手揉搓,使葉片軟化和鹽分滲入。然后,將香椿裝進潔凈的菜罐或盆中,加蓋,腌制3~5天,便可食用。香椿拌豆腐的味道也很鮮美,把豆腐切成2~3厘米的方丁,香椿加少許食鹽,倒入適量開水,蓋嚴,浸泡5分鐘后取出,切成碎末拌入豆腐丁,加入香油、味精、食鹽調拌即成。雞蛋炒香椿是老家的上等菜肴,香椿清洗干凈后切成碎末,打進幾個雞蛋,加入適量食鹽,拌勻,放熱油鍋內炒熟即成。
香椿發芽的時候,一樁樁愛情也在香椿樹下開花,盡管仍然春寒料峭,但經過一個冬天的物色,村里的男青年便把自己喜歡的女青年約到香椿樹下,在香椿美味滋潤的夜晚把情話刻到香椿樹上。如果懷春的少女哪個身上少香椿的味道,就會讓村子里的人猜度什么,所以,有些母親擔心自己家的閨女找不到如意郎君,會在自己女兒衣服上偷偷抹些香椿汁。近些年,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們紛紛外出打工,隨一紙招工通知到了南方的城市,很少看到香椿萌芽時香椿樹下成雙成對的情形了,倒是鄉村班車送行的人群中,總也有一些手持香椿葉揮淚相別的情侶。小伙子第一次到自己喜歡的姑娘家求親,如果餐桌上沒有看到香椿的影子,聞不到香椿醉人的香味,那么再美的菜肴只會吃出無奈,因為老家習俗中“香椿”與“相中”是同義語。
讀大學時,偶然翻閱醫書,方知老家人年年歲歲開春愛吃的香椿其實藥用價值很高。中醫認為,香椿性味辛、甘、苦、平,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殺蟲的作用,適合腸炎、痢疾、尿道炎、子宮炎、疔、疽、漆瘡、疥瘡、斑禿等患者食用或外用。《唐本草》記載,用香椿葉水煎,可洗瘡疥,消炎防腐止癢。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香椿芽的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這時又想到老家那些鮮美的香椿菜肴,又多了一份感恩。也許在我童年一次次享用香椿菜的時候,很多疾病就在一日三餐中被驅逐了。
在小城工作,每年開春都要在菜市場遇到賣香椿的人。不時看見單位的女同事拎著大把大把的香椿進辦公室,剎那間空氣中彌漫著一縷縷香椿的味道,同事們談論的話題中也多了香椿的菜肴。
很多時侯都不能回家過年,這時母親便會讓人帶些干香椿給我,讓我按她交待的方法烹調。干香椿制作簡單,把鮮香椿放到開水里煮幾分鐘,再撈出來晾到陽光下曬干即可。與鮮香椿比起來,干香椿少了些鮮色,卻多了一種陳香,這香是無法用具體的詞形容的,淡淡地在味蕾里泛起的時候,如同離家多年想回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