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報紙,《抑郁癥患者有救了!》的大幅標題撲面而來?!啊仄刚垺痢潦兄麑<摇晾辖淌趹\……”這樣的廣告,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此類專治“抑郁癥”的廣告已經擠滿了各種媒體。充斥了大街小巷。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抑郁癥”嗎?
說到“抑郁癥”,可以算得上是中國近幾年的流行語之一了,不少人甚至說“抑郁癥是心理的感冒”。作為一名心理科醫生。筆者很是覺得奇怪——那些把抑郁癥掛在嘴邊的人,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癥?
◇什么是真正的抑郁癥?
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曾有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次的抑郁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心里面不痛快,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哪位朋友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不開心過,大家倒會覺得他不大正常了。那么,到底怎樣才算是抑郁癥呢?從嚴格意義上講,“抑郁癥”這一疾病稱謂實際上包括了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情感病性抑郁癥”,一種叫做“抑郁性神經癥”。
“情感病性抑郁癥”屬于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種內源性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癥的關系比較密切,我們不妨把它簡單稱為“重型抑郁”。它的主要病因是患者的大腦中發生了比較明顯的生物化學改變。這也意味著這種疾病一般需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作用比較有限。
“重型抑郁”不僅僅是抑郁的程度偏重,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抑郁會反復、周期性地發作,而且在兩次抑郁發作之間往往還有躁狂發作。所謂“躁狂”,指的是患者的情緒過度高漲興奮,往往會興高采烈、喋喋不休、瘋狂購物、舉止輕浮……,它和抑郁恰好是相反的兩個極端。醫學上往往把它們合稱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說得通俗一點,躁狂發生的時候,患者就好比是在猛刷信用卡,透支自己的精神能量,“寅吃卯糧”,直到達到“信用額度”為止??墒牵幸惶炷芰慷紦]霍光了,患者后面的幾個月就根本沒有“精氣神”可用了,他又怎么能不抑郁呢?當患者好不容易度過這個難關之后,一個新的透支一耗竭周期可能又要開始了……如此周而復始。這種嚴重的抑郁不僅會使人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還可以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而且往往可以導致自殺。這就是為什么重型抑郁必須要加以重視的原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情感病性抑郁癥的首次發病年齡一般會在30或40歲以上。在此之前發病的并不多見。很多中學生、大學生在青春期出現一些情緒問題是很正常的,他們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礙而已,不能因此就隨隨便便給他們扣上“抑郁癥”的帽子。這不僅沒有道理,而且是不負責任的?,F在社會上“抑郁癥”廣告泛濫。不少家長看了以后便認為孩子“有病”,于是就開始“亂投醫”了,結果是花了很多冤枉錢,“病”沒治好不說,反而添了毛病。在此,筆者特別要勸告家長朋友們。帶孩子求醫千萬要慎重,一定要去正規醫院,不要相信不負責任的廣告,因為您的孩子患上這種“重型抑郁”的幾率很低。而且他們的煩惱也不是藥物能夠解決的。下面我們就說說——
◇“抑郁性神經癥”究竟是不是抑郁癥?
與“情感病性抑郁癥”不同,“抑郁性神經癥”屬于神經官能癥的范疇,它與我們每個人的抑郁情緒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線,我們姑且把它稱為“輕型抑郁”吧。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大腦出了什么問題,而在于患者神經質的人格特征。應該說,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但有些人凡事過于追求理想化,要求完美。腦子里總是有個“應該”占據著統治的地位,不能很好地接納客觀現實。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不能把想法轉化為積極的行動,而寧愿躲在“病”這面盾牌之后逃避現實。他們不是生活在對過去的追悔之中,就是生活在對將來的恐懼之中。一個人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他該怎么活在現在呢?于是只能抓著“病”不放。扮演一個“病人”的角色。輕型抑郁的程度比重型抑郁要輕得多,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不會受太嚴重的影響,沒有躁狂和精神病性癥狀,也不太可能出現自殺的情況。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輕型抑郁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抑郁癥”,也不大可能會發展成重型抑郁,更不可能靠吃藥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得的是“心病”。俗話說得好,心病還得心藥治。他們需要的絕不是藥物。而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努力的行為。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接納客觀,為所當為”。好的心情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人只有勇敢地面對現實、接納現實,同時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真正的融入現實,也才能找到那份心靈的寧靜。
◇抑郁癥真的就在我們身邊嗎?
可能有不少人還會關心這樣一個問題,重型抑郁癥到底在人群中占多大的比例?是不是抑郁癥真的就在我們身邊呢?
近些年公眾對心理衛生的關注程度有所上升,提高了抑郁癥患者的就診率,加上把情感病性抑郁癥和抑郁性神經癥都定義為抑郁癥,甚至把失眠、抑郁情緒也和抑郁癥扯上關系,讓大家感覺抑郁癥發病率非常高。其實,容易造成嚴重后果的重癥抑郁并不常見。重型抑郁癥的發病率國內外的統計數字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國際上是達成共識的——它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不超過0.1%,也就是說。1000個人里面才會有不到1個人患上這種真正的抑郁癥!這個比例還不到精神分裂癥的十分之一。
所以,要正確看待抑郁癥,不必過分恐慌,也不能諱疾忌醫。有了不良情緒要到正規醫院求診。分清輕型抑郁還是重型抑郁,請醫生對癥下藥,才能幫你走出“抑郁”的陰霾。
趙朋,男,醫學碩士學位,從事臨床心理學教學、科研與診療工作多年?,F任天津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研室講師,天津市南開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同時在南開大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等多家高校兼任客座講師,并長期擔任國家勞動部心理咨詢師、商務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健康管理師等多種培訓課程的主講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