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轉眼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了。但是我們仍然在祈福。
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人們孜孜追求福祿壽喜財的歷史。什么是福?福是一種愿望。平安是福,健康是福,長壽是福,有吃有喝是福;福是一種小康的生存狀態。一夜暴富不是福。缺吃少穿不是福,“福”應該是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結合,人與自然的和諧。
老百姓心目中的“?!笔亲罹唧w、最實際的。人們只是希望物價少漲一點點??鞓范嘁稽c點;孩子們希望作業少一點點,玩樂多一點點;員工們希望工作少一點點,工資多一點點;老板們希望稅少一點點,利潤多一點點;官員們希望負面新聞少一點點。GDP多一點點……
動物們也在祈福。在鼠年,老鼠們愿人的嘴下留情,別再吃“三吱菜”;大熊熊愿人的嘴下留情。別再吃它的掌和膽;金絲燕愿人的嘴下留情,別再食其居巢;鯊魚愿人的嘴下留情,別再斷其尾鰭嘗鮮。
衛生部、中國營養學會最近聯合發布的《中國膳食指南(2007)>明確提出了“健康膳食新寶塔”。只要是谷薯類及雜豆、水、蔬菜、水果、禽畜肉類、魚蝦類、蛋類、奶及奶制品、大豆類及堅果、油、鹽等膳食攝入結構科學合理。再加上適當運動,完全可以滿足人體膳食平衡及營養需求。因此,老饕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滿足“口福”去濫殺動物;而認為自己“八輩子沒吃過山珍海味”者。更沒有必要以暴發戶的心態去咀嚼鈔票。燕窩魚翅就那么非吃不可嗎?論營養,不過平平;論味道。一盤粉絲而已。那種“哥們兒今天有錢了。顯一顯‘身份’”的攀比心理與趨同心理,真真害死人。
人是從猴子變來的,這已經付出了犧牲環境的代價,否則猴子也變不成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可是我們歷史上的大森林毀滅了,大獸滅絕了,這說明中華文明中有許多東西是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有人說,人,一夜成為億萬富翁容易。而要成為紳士則需要幾代。此話不無道理。想想我們的旅游團的一些人在國外破壞環境的不雅表現,真令人蒙羞。有道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我們之所以祈福,就是提醒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國國民”身份,強化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從我做起,管住自己的嘴,給自己,給孩子,留下一個綠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