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睡著的時候會做夢。那么。動物會做夢嗎?科學家經研究得出了結論:大部分爬行動物不會做夢;鳥類都會做夢,不過大多數鳥類只做短暫的夢;各種哺乳動物。如貓、狗、馬等家畜,還有大象、老鼠、刺猬、松鼠、蝙蝠等都會做夢。有的做夢較頻繁。有的則少些;魚類、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大都不會做夢。
人在做夢時。呼吸淺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腦血量倍增。這時,用眼運動計可測得其眼球在快速轉動。而腦電圖上必然同時出現快波。因此,一般說來,“快速動眼”加上“腦電圖快波”可作為做夢的標志。
用上述方法對一些動物進行測定,青蛙在睡著的時候,只有少數慢波曲線,沒有“腦電圖快波”和“快速動眼”期。所以可以確定青蛙是不會做夢的。烏龜在睡覺時有“快速動眼”和“腦電圖快波”,不過時間很短,只占睡眠時間的2%。由此可以確定,烏龜有極少的做夢時間。貓、狗和猴子都會做夢,且夢境較長。其中猴子的夢最長,狗次之,貓最短。
研究動物做夢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動物做夢,它們到底夢見了什么?其實,動物做夢的原理跟人一樣,它們做夢的內容都跟它們白天的行為有關。
美國科學家對猴子進行了這樣的實驗:在一只猴子面前設置一個屏幕,屏幕上反復出現同一個畫面;每當屏幕上映出這一畫面時,就強迫猴子推動身邊的一根杠桿。如果猴子拒絕執行,就用棍子打它。過了一些日子,猴子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見那畫面,就主動去推杠桿。后來。科學家發現。這只猴子在睡眠中也會不時地作出類似推桿的動作。這表明猴子在睡夢中“看見”了那畫面。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威爾遜利用老鼠進行了動物做夢的實驗。他把電極植入實驗鼠的大腦,記錄老鼠睡眠后的大腦活動情況。威爾遜先讓老鼠在一個迷宮里亂跑,同時記錄此時的老鼠電腦電波。等老鼠睡著后。威爾遜發現此時老鼠大腦內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的活動情況跟在迷宮里跑的時候基本一致。同時。老鼠大腦皮層的視覺區域也顯示出跟在迷宮時的同樣反映。這表明。老鼠夢見的就是睡覺前在迷宮里的場景。
不過,威爾遜的測試還發現。老鼠夢見的不僅僅是迷宮,還有很多其他腦電波信號。威爾遜認為,這些雜亂無章的信號可能是老鼠其他日常生活的反映。不過,跟人的夢境相比,動物的夢境相當“缺乏想象力”。
科學家認為,人類和動物在夢境中重演白天經歷過的事件。是為了在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時做出更好的選擇。威爾遜說。在老鼠和迷宮的例子里,做夢能幫助老鼠在迷宮中尋找出路,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