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地道,有很多種解釋。字典上的解釋有如下幾種:1.大地的特征和規律。2.地下通道。3.技能、工作或材料的質量夠標準。4.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規范。而我們即將談及的地道,當屬第3種含義。
總是聽人說起,某家餐廳的口味“很地道”或者是“不地道”,其實,這已經是脫離了好吃與否的另外一種評判標準。好吃的東西,未必地道。而地道的東西,也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于是,在某些情況下,地道,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在追求地道。周末和朋友去吃川菜,簡簡單單的一道回鍋肉,被朋友指為“不地道”。原因是肉片不夠焦脆,辣椒不夠辣,“和我在成都吃的比起來差遠了。”自然,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廚藝,再加上不同的水土。食物的味道。肯定也會大相徑庭了。這就如同天津的煎餅果子,云南的過橋米線,陜西的涼皮,武漢的豆皮。雖然都是不起眼的小吃,但是到了異鄉,即便是多么大的城市,踏破鐵鞋,也難以覓得同樣的家鄉口味。
中餐如此。異國風味的飲食,就更是如此了。風靡世界的比薩餅,走到哪里都能吃到,然而嘗過正宗的意大利風味比薩之后,就會覺得“畢竟不同凡響”。而鄰國日本的壽司,在一般人看來不過是把普通的米飯和魚類疊加在一起,可是在專業食客的眼中,只有在臨海的店里,用新鮮打撈出來的海魚做成并由壽司師傅親自遞到手上且立即食用的壽司,才是真正的美味。而像回轉壽司那種在桌上轉過幾圈的壽司,早已經失去了原味,變成冷冰冰的“死魚”。聽起來很悚然。可事實上。就是有這么大的區別。
總之。地道這個東西,也是強求不來的。地道,和身處何地也是有很大關系的,或者說,是決定性的關系。只有身在斯時斯地,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地道感覺。這種感覺就好像前些年很流行過的微縮景觀。把世界各地的標志性景觀集合在某個公園里讓人參觀留影,看著巴黎圣母院背后的自由女神像,以及旁邊的悉尼歌劇院,總會讓人心中涌起一種特別不地道的感覺。
走遍各地,好像只有麥當勞和星巴克的味道,是一成不變的。于是,也就沒有所謂的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