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把肉松歸為“垃圾食品”,認為它沒什么營養。其實,肉松不但味美可口,加工后的一些營養成分甚至還要優于瘦肉。
肉松的加工中,不僅濃縮了營養素,也濃縮了不少礦物質。例如豬瘦肉當中本來就含有一定量的鐵,經過濃縮使肉松中的鐵含量高出豬瘦肉兩倍多,因此是不錯的補鐵食品。
在把肉加工成肉松的過程中,除了加熱破壞了部分維生素B族外,其他營養素幾乎沒有損失。炒制工序趕走了大量水分,而水分的降低,恰恰濃縮了營養素。因此,肉松中蛋白質、脂肪含量都高于豬瘦肉。由于加工過程中還加入了白糖,使得原本瘦肉中含量很低的碳水化合物也增加了許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肉松熱量比較高,要注意控制吃的頻率和量。
爆米花應少吃
爆米花一直是深受人們歡迎的休閑食品。但就是這種大家熟悉的小吃。卻可能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
爆米花中使用的人造黃油,一般都添加了化學物質聯乙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在低濃度下散發酒味,高濃度下則散發奶油味。
長期接觸聯乙醯,容易引發一種被稱為細支氣管炎的肺部疾病。這種疾病最初的癥狀為呼吸困難和干咳,但如果被誤診或任由病情發展,則有可能危及性命。
黃油在高溫加熱過程中,會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一系列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人吸入或食用后就會對肺部造成損害。因此,建議大家少吃此類食品,或在打開爆米花袋時,先散一下氣味,直至幾乎聞不到奶油味時再吃。
味精和雞精哪個更健康?
很多人對味精有成見,卻對雞精情有獨鐘,認為雞精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其實,味精也是純糧食制成的產品,而且本身就是一種氨基酸,天然存在于糧食、豆類和魚肉類當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少量食用味精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由于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量的味精,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差不多,同樣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雞精當中的核苷酸成分也容易受到核苷酸酶的降解,因此最好在加熱結束之后起鍋的時候再放雞精。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如果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不妨先放一半鹽,然后再放雞精,嘗一嘗是否咸味合適,如果不夠的話,再考慮加一點鹽。如果已經加到合適的咸味,再放一大勺雞精,對于需要控制鹽分的人來說,可能會不利于健康。
此外,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而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風患者應該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