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一種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一般人體含鐵總量約為3~5克。鐵在許多生命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作為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當人體鐵缺乏時,就會引起血紅蛋白低下或缺鐵性貧血。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已證明鐵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近年來,有關鐵生理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缺鐵所導致的疾病和發育缺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缺鐵性貧血仍是當今世界主要的營養問題之一。
鐵對人體有什么作用?
★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 鐵是人體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組成成分。其中血紅蛋白與氧進行可逆性的結合,具有攜帶氧的功能,參與體內二氧化碳的轉運、交換和組織呼吸;肌紅蛋白在肌肉組織中起轉運和儲存氧的作用,當肌肉收縮時釋放氧以滿足代謝的需要;細胞色素為含血紅素的化合物,在線粒體內具有電子傳遞作用,對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具有重要意義。
★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紅細胞中含鐵約占機體總鐵量的2/3。鐵在骨髓造血細胞中與卟啉結合形成高鐵血紅素,后者與珠蛋白合成血紅蛋白。缺鐵時,新生紅細胞中血紅蛋白量不足,甚至影響DNA的合成及幼紅細胞的分裂增殖。
★參與其他重要功能 鐵與維持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密切關系。缺鐵可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和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另外。鐵在催化促進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嘌呤與膠原的合成、抗體的產生、脂類在血液中轉運以及藥物在肝臟解毒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缺鐵會有哪些危害?
缺鐵性貧血對人體健康具有十分嚴重的危害,易導致各類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早期鐵缺乏的兒童易煩躁,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成人則反應冷漠呆板。當血紅蛋白繼續降低,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口唇黏膜和眼結膜蒼白,兒童和青少年身體發育受阻。體力下降,學習能力降低;成年人發生工作效率低下。易疲勞乏力、頭暈、心悸、指甲脆薄等現象;孕產婦鐵水平低下。同時可引起胎兒及乳兒貧血。
哪些人容易缺鐵及缺鐵的原因
鐵缺乏是貧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體內貯存的鐵不多,如長期攝入不足,特別是膳食中可利用鐵不足。膳食中存在干擾鐵吸收因素,或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貯存的鐵就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造成造血原料的不足,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嬰幼兒、孕婦、乳母以及素食者等為高發人群。造成人體鐵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鐵攝入不足 日常膳食食物選擇不當,鐵含量較低,從食物中攝取的鐵不能滿足機體需要: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及盲目節食,均可影響攝入食物的種類與數量,從而限制了富鐵食物的攝入,如肉類食品攝入較少等。
★膳食鐵的生物利用率低 某些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低,是鐵缺乏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如前所述,鐵生物利用率受很多膳食因素影響。
★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 當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或吸收的鐵量未能相應增加時,即可造成機體鐵缺乏。如處在生長發育的兒童,一般每增加1千克體重約需鐵35~45毫克。而嬰兒期尤其是低出生體重兒由于貯鐵較少,生長發育又較快,若不及時補充更易于發生缺鐵性貧血。育齡期婦女月經量過多、妊娠、哺乳等都會增加鐵的丟失。若鐵攝入未相應增加,均能導致鐵的缺乏。
★某些疾病 如痔瘡、消化道潰瘍、腸道寄生蟲等疾病引起出血,胃酸缺乏或過多服用抗酸藥時。影響鐵離子釋放。
影響鐵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的膳食結構中鐵含量并不低,但吃進去的鐵。是不是就一定能達到補鐵的作用呢?有人每天吃很多含鐵量豐富的蔬菜。但身體卻并不“買賬”。這又是為什么呢?關鍵在于。人體對鐵的吸收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膳食補鐵不僅要有“量”。還要有“質”。蔬菜中鐵的吸收率很低,吃進去的鐵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
食物中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形式,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如瘦肉、動物肝臟、魚肉、禽肉等所含的鐵,屬于二價鐵。可被小腸直接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響,吸收率較高,大約在10%~30%。而像菠菜、油菜、大白菜、糧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又叫三價鐵,須與結合的有機物分離,轉化為二價鐵后方能吸收。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如谷類和蔬菜中的植酸、草酸、鞣酸、磷酸鹽等可與非血紅素鐵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鐵鹽而使身體無法吸收;過多的膳食纖維也會干擾非血紅素鐵的吸收。我國缺鐵性貧血高發的原因就是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吸收率通常較低,如大米僅為1%。玉米為3%,萵苣為4%。小麥面粉為5%。而肉類食物中的“肉因子”、充足量的維生素及適量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的攝入??纱蟠蟠龠M鐵的吸收與利用,尤其是維生素C,還原性強,能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是促進鐵吸收的功臣。所以,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山楂、獼猴桃、草莓、番茄等也是不可忽視的補鐵手段之一。
吃什么可以補鐵?
對于缺鐵性疾病的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每天的膳食安排,在吃上下工夫,通過膳食調整來補鐵。鐵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但分布極不均衡,吸收率相差也極大,一般動物性食物的含量和吸收率均較高,日常飲食中,多選擇富含鐵質且利用率高的食品,如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魚類等均是鐵的良好來源。蔬菜水果中則含鐵量較低。如果在飲食中無法達到上述要求的話,也可選擇添加了鐵的強化食品,如鐵強化醬油,或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