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是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國家正在進行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變革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進,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服務。
一、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由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矛盾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決定的。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時代,國際和國內形勢互相激蕩,互相影響,形勢的發展變化迅速,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新經驗、新事物層出不窮。近些年來,我國思想、文化、輿論陣地主旋律突出,多樣化豐富,但一些錯誤有害的、格調低俗的、封建迷信的東西,在我們的書刊、報紙、講壇、熒屏、舞臺和娛樂場所時有出現,有的屢禁不止,給我們的政治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如果我們不明辨是非,必將為不良的思想所左右,如果離開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難進行現代化建設。
2.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斷適應新形勢帶來的新變化的客觀要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四個多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經濟成分和社會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所有這些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協調好各種關系,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整體、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就不僅需要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而且要有新的探索、發展和創造。
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改變我們工作現狀的迫切需要。我們黨對思想工作歷來都是很重視的,但有的人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在具體工作中存在“一手軟,一手硬”、“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軟任務”,做也可不做也可,思想政治工作學問不大,難題不少,什么人都能做,什么人也做不好,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見、摸不著、沒實惠、沒干頭等等。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確實存在著以上的觀念滯后、方法滯后以及由此引起的軟弱乏力等問題,需要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改進。認真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研究不同層次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價值取向,認真總結經驗,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新渠道、新方式,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社會化、制度化。
二、如何改進和加強新形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1.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根本原則。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一系列問題,作出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最根本的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我們正處在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同時并存,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蕩,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給思想文化發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課題和生機;一方面,外來的不健康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趁機而入,思想理論上面臨著一系列未知領域,致使人們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界限模糊。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鞏固和發展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識形態,堅持科學生動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引導干部和群眾不斷克服和抵制錯誤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響與侵蝕,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更好地促進社會團結和諧,從而充分發揮理論在思想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2.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主線。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終貫穿理想教育這條主線。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的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在發生積極變化的同時,也出現種種思想問題。個別黨員干部動搖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政治意識、黨的觀念、奉獻精神淡化,有的滋生了極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有的以權謀私,行賄受賄,腐化墮落。形勢和任務以及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告訴我們。加強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問題。
抓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的是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使廣大黨員干部將理想牢固建立在實現共同理想的目標上,并能堅定、清醒、自覺地為實現我們的理想而奮斗。
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將三者有機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堅持不懈地用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全社會改革創新意識。堅持不懈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并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追求。“理想就在崗位上,信念就在行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將自己的工作同實現遠大理想結合起來融人民族振興、國家發展的偉大實踐,把個人理想抱負化作勵志圖強、創造嶄新業績的實際行動。堅持不懈地用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3.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經濟建設服務。現階段,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圍繞這個“中心”,服務這個“根本任務”。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緊緊圍繞并融匯貫通在這個中心工作之中,才能有新的活力,新的凝聚力,才能受到干部和群眾的歡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正處在關鍵時期,國企改革,扶貧攻堅,完成“十一五”計劃,實現小康目標,一系列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形勢和任務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更大的作為。
圍繞和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需要不斷地幫助干部群眾樹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隨著改革的深化,發展的推進,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社會矛盾將越來越復雜,群眾思想將越來越活躍,迫切需要我們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與協作、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后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抓住“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育,引導人們破除陳舊觀念,樹立創新精神,破除自滿情緒,樹立進取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真正體現新的時代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同經濟工作之間存在著相互貫通的同一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去開展工作,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防止和糾正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脫節的“兩張皮”現象。只有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經濟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中,結合經濟工作一起做,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增強其主動性和針對性,才能發揮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導向、保證和服務,發揮“生命線”作用。
4.加強建設公民道德體系。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思想政治工作要緊密結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和有效途徑。
思想道德是人的倫理觀念、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的社會反映,是由一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經濟條件、文化傳統等所決定的。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集中反映著社會主義的社會風尚和人民群眾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認識。思想道德建設以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建設,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正確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使人們的思想和追求健康向上,使人們的社會行為文明有序,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
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益的關系,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堅持繼承和發揚民族優良傳統并積極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努力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利益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扎扎實實推進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環境,創造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充分展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良好道德風尚。
5.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思想政治工作同樣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趨利化日益明顯,人們的思想比任何時候都活躍,社會活動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用老觀念老辦法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取得好的效果。這說明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條件變化了,任務、內容、途徑、辦法也要隨之變化。在新形式下,加強和改進思想工作,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辦法要堅持,更重要的是要適應新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破除陳舊觀念,改變思維定勢,不斷開拓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要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緊緊跟上時代創造性地工作。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必須從單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轉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針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大限度地消除引發人們心理失衡、失調的外部誘因,使思想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培育人的心理和諧提供社會環境支持。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說服力、增強影響力,又必須注重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要運用情感感化的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情理交融,親切可信。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含量,以科學知識開啟心智,給人們以力量。只有新知識、新的思想觀念,才能吸引人、說服人、感召人,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新的加強和改進,更加充分地發揮精神動力和政治保證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