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千峰壁立,萬仞突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聳入云端的筍子山,如掙脫了藤蘿的纏繞、地殼的羈絆,從山與山的擠壓中沖天而起。虎踞龍盤,憑高控下,大尖山拔地而起,溝壑陰森。點金山如同臥虎伏獅,躍躍欲出。
峽谷:在群山的峰巒中裂開一道地縫,兩岸峭崖對峙,奇峰環繞,谷深流急,銀瀑飛瀉;灘險急流處,水石相搏,驚濤拍岸,震耳欲聾。
石林:河水在石林中時隱時現,穿行于石峰、石壁、石縫之間,石林間長著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叢及各種花草,使冰冷的石頭終年綠蔭,展現出生命的繁榮。
溶洞:洞內巖溶生長獨特,景物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精妙絕綸。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塔、石花等40多種堆積物,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的堆積形態,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
飛瀑:峽谷兩側多有銀鏈珠簾懸掛,瀑布飛瀉,尤在雨季,其景甚為壯觀,十步一跌水,隨處可見。銀河墜下,磅礴奔放者,“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輕柔徐緩者,“飛珠散輕霞,流沫拂穹石?!?/p>
以上是我從一部巨幅畫卷中欣賞到的部分風景,這部畫卷便是由高級工程師、教授武國輝先生主持編撰的《貴州地質遺跡資源》(冶金工業出版社)。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本畫冊,否,它是一本研究著作。《貴州地質遺跡資源》之所以值得一讀的原因正在這里,它是研究著作,但不枯燥,它是一幅幅畫,卻有內涵,它是客觀描述,也有探索,它寫遺跡資源,頗有價值。
通讀下來,我感到該書至少有這樣幾個特點:
理論性。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了貴州地質遺跡形成的地學背景與條件、貴州地質遺跡的現狀、分布和特點,力求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角度,對地質遺跡保護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討。
資料性。使用了豐富的第一手實地調研資料,著重從地質地貌景觀、地質剖面和構造形跡,古人類、古生物化石遺跡,礦物、巖石、奇石及典型產地,地質災害遺跡,貴州國家地質公園等幾個方面對貴州地質遺跡進行分析研究,是一部對貴州地質遺跡資源進行系統、全面研究的專著。
實用性。地質遺跡作為一種可開發旅游資源,具有無污染、附加值高、可持續、多層次開發利用等優點。充分將地質遺跡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挖掘其潛在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造福于民,對“欠發達、欠開發”的貴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讀性。全書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順著介紹的旅游資源、我們盡覽公園省的神奇美麗,仿佛置身其中,流連忘返,難以從書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