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和諧,是和諧的最高境界。惟有人人內心和諧,方有整個社會的和諧,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社會。怎樣實現內心和諧呢?
要有平常之心
我們所說的平常之心,就是不計名利、地位、個人得失、人格榮辱、權位高低,它彰顯的是寒不改葉綠,暖不爭花紅,富不行不義,貧不起貪心的崇高意境;“清靜心看世界,歡喜心過生活,平常心有情味,柔軟心不怨尤”的樂觀精神;“四面青山來眼底,萬家憂樂上心頭”,“聞毀勿戚戚,聞喜勿欣欣”,隨遇而安,泰山處之的人生價值取向;名惑不移志,利誘不動心,色迷不亂意,功高不驕橫的高風亮節;“富貴如浮云、金玉不為寶”的自戒品德;一身正氣、一袖清風,“寧可清貧自樂,不做濁富多憂”的廉潔風尚;“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浩然大氣。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陰晴圓缺,潮漲潮落。領導干部無論職位升降,工作中順還是逆,只有忘卻自我,一心撲在事業上,一心為他人著想,工作上才能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生活上才能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為人上才能胸懷寬廣,光明磊落;事業上才能有所成就,實現人生價值。所以,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固守住做人的底線,千萬不能為追逐名利或一念之差而越出藩籬。
要持平淡之欲
人都有“七情六欲”。就是說,人的欲望是客觀存在的,區別在于“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愚者縱之,多之失所”。過度的欲望,走入了極端,就會產生貪欲。“邪生與無禁,欲生于無度”。黨政干部手中的權利一旦與貪欲結合,難免產生邪心惡念,出現“疾小不加診,浸淫將遍身”。貪權落陷阱,貪財入孔方,貪功遭名裂,貪色鎖精髓,貪杯誤大事。時下,炫目的金錢、嫵媚的美色、迷人的權位、舒適的享受,禍水不止,鬼魅難絕,陷阱多多,稍不警覺,就會被貪欲之繩引向深淵。對此,切莫眼迷心動,為欲望所害。漢代思想家桓寬說過:“香餌非不美也,魚龍聞而深藏,鸞風見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貪欲之害連本能的動物都知道怵而遠避,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節制貪欲、私欲,免得被“香餌”鉤住了嘴巴。持平淡之欲,關鍵是做一個“明白人”。領導干部要明白權力是服務、是責任、是奉獻,人民群眾尊重的是黨政干部的品位而不是官職;人民群眾佩服的,是黨政干部的魅力而不是權力;群眾銘記的,是黨政干部的業績而不是高位。要做到予我之物不多求、無我之物不苛求、他人之物不強求、身外之物不必求,不為官所縛、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惑,在人民群眾中樹起人民公仆的形象。
要做平凡之人
英國學者托馬斯·摩爾在《靈魂的教育》一書中,曾提出了“平凡的神圣”這個概念。他認為,英雄、神圣這些字眼并不是少數杰出人物的專利,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平凡的職業,只要他守住自己的“良知和靈魂”,始終盡心盡責地工作,就顯示了人性的尊嚴和高貴,這本身就是神圣和英雄的行為。偉大源于普通,神圣孕育于平凡。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來自現實生活,口齒留香的瓊漿玉液采自普通原料。做平凡人,這是一種境界,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的人是無法“做平凡之人”的;做平凡人是一種胸懷,錙銖必較、氣量狹窄的人是無法“做平凡之人”的;做平凡之人是一種信仰,失去理念,沒有信念的人是無法“做平凡之人”的。公而忘私的人甘于平凡,敬業奉獻的人懂得平凡,節操高潔的人向往平凡。做平凡人、干平凡事,不僅指向平民,更指向黨政干部。高高在上,官氣十足,脫離實際,遠離群眾,最終是要倒下來的。沒有平凡的奠基,一切卓越政績都無從拔地而起。平凡的人做好了,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從平凡到偉大,沒有行業的界定,沒有能力的障礙,關鍵在于有無公心,肯不肯干事業,可否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從事平凡,熱愛平凡,就能成就不平凡。有了這樣的心情、心態、決心,有了這樣的境界和認同,有了這樣的承擔和追求,就可成為大寫的人。
責任編輯:田茂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