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來年,中國出現了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群體:他們參與我國政治架構設計,為高層政治人物(通常是國家領導人)草擬撰寫各種文書,為中南海建言獻策。這些知識分子,通常被稱為“文膽”。 “文膽”現象是現代中國在社會轉型期政治進步、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是在大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具有創新思維的思想者和理論家。他們肩負著歷史的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耕耘,運籌帷幄,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默默奉獻著他們的智慧,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海內外人士對我國涌現的“文膽”現象給予了積極的解讀。
本書記述了鄭必堅、俞可平、滕文生、夏勇、潘岳、劉亞洲、王夢奎、房寧、何新9位新時代“文膽”,詳細披露了他們尋常或者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和學術軌跡,精彩呈現了他們在中國政治文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為高層決策所作的思想探討、政策調研和理論建樹。
三分管人七分用人
一個人想要成大事,創大業,不能沒有一身過硬的本領。不過,縱使你渾身是鐵,又能打得了幾根釘?在人生的漫長征途中,你不可能永遠只依靠自己,你還必須學會借助別人的力量登上成功的頂峰。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莫不精通此道。管人與用人,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個領導者,能管人、會用人是最高的能耐。善用人者,有一雙伯樂慧眼,能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匯聚眾人之力,讓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能管人者,能洞悉人性,看透員工的性格稟賦,因人而異,施展手段,讓屬下心悅誠服、忠心耿耿。作為領導者,便能垂拱而治,高枕無憂,成功和財富便會自動送上門來。
不過,管人用人之術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更是一門精微的藝術。管人用人,都要擁有揣摩人性、把握人心的本領。職場中的人會把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如何才能看出下屬的真才實學,又如何讓他在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如何做到既令出禁止,威嚴有度。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里面的學問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得清楚的。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找到其中的要訣,或是疲于奔命,或者因為用錯了人而滿盤皆輸,或者是無法駕馭手下的員工,陷入了人際關系的泥潭,四處碰壁,寸步難行,事業自然也難以取得成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你需要有一個高手點撥你幾手絕招。
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管人用人的高手,書中沒有難懂的理論、刻板的術語,而是從實際中的問題出發,結合真實、‘生動的實例,將管人用人的絕招傳授給你。這些絕招,可以解決你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在實踐這些絕招的過程中,你將融會貫通,領悟管人用人的秘訣,掌握一個領導者的看家本領,而事業的成功,也必然隨之而來。
骨干是折騰出來的
敢折騰才有機會
經折騰才能成長
善折騰才會成功
我們這個社會有兩種需求:對組織而言,需要組織內每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和舞臺。如何培養成千上萬適合組織并為組織創造效益的骨干隊伍,如何搭上組織成長的快車而成長與成功,是今天每個組織與我們每個人成長與成功的關鍵。解放軍這個組織以及無數領軍打仗的軍官的成功實踐,凝結成九大要素:
恪盡職守——擺正位置是職場第一要務
信仰組織——骨干首先是組織的人
能打勝仗——捍衛組織的命脈
百煉成鋼——合理的要求是鍛煉,無理的要求是磨煉
邊干邊學——學習能力決定職場競爭力
勇于承擔——做組織大廈的承重墻
培養下屬——推動團隊持續成長
不搞宗派——讓組織高度一致
不發牢騷——向上的組織才有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