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生物練習的重要性
生物練習作為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交叉點,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最常用的一項實踐活動,是學生在學后自我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用來了解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進一步升華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師生進行信息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
現在相關學科的教輔資料比比皆是,仔細閱讀會發現其中的內容尤其是習題大同小異,難度不是對任.何類型的學生都是最適宜的,學生用起來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不利于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教輔資料所編內容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對于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學習階段的使用是應該有其選擇性的。所以作為任課教師應認真設計和編選生物練習,這對于提高自己的學生的生物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2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基礎性和典型性
設計生物練習要體現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練習能進一步鞏固知識,使不同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共同的發展,這樣的練習易在新授課后進行,具有一定的基礎性。編制的練習緊跟課堂,與課堂授課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課堂的重要性,從另一層面上看也是在正確引起學生要重視課堂,關注課堂,緊跟教師的節奏,這樣才能循序漸進。設計的練習還必需具有典型性,教師要根據以往學生在作業時常出錯的知識點進行強化練習,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練習,可保證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和獲得相應的技能。例如在新授課學習“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一節時,可將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圖解融合在一起,同時考查動植物中各部分結構與功能。設計的問題可針對課本的相關內容作基礎提問,針對重點的葉綠體、線粒體作重點提問。
3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針對性和梯度性
設計具有針對性和梯度性的生物練習是新課程的基本要求,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在原有基礎、能力水平、心理發展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高度統一的作業要求每位學生都能100%地圓滿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設計生物作業時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適合思維和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設計的相關題型要有梯度,不同的復習時段和不同學生要求完成的作業也可以不相同,即使相同,通過作業批改也可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的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這為下一步的教學校正提供依據。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做到教學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層層推進式教學。
4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變通性與綜合性
生物練習設計到了一輪復習時要注重綜合性和變通性。通過近幾年江蘇高考試題來看,每道題的實際難度并不大,但綜合變通后對考生則無疑是加大了難度。所以平時教師設計生物練習時要對課本的論述、插圖等問題情景所包含的信息經過重新組織、排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或以不同信號形式進行命題。這樣的練習不僅可防止學生形成定勢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應變能力。
同一知識點的考查可以通過變換題型、改變實例,隱蔽條件、信息間斷,轉換思維方向、幾點綜合等方法,可編制出深度不同、情景不同的題,學生做到這樣的題會達到觸類旁通,對某一知識點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最終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了“細胞工程”以后,可能將必修本學習的細胞知識和選修本學習的細胞工程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一并考查,這樣的習題可讓學生對細胞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綜合的理解。
5 設計生物練習題要有互動性與合作性
生物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讓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所。當然教師設計的練習也要緊跟其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生物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生物知識與技能,獲得廣泛的生物實驗活動經驗。例如在學習到“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節中種群的特征時,安排學生分小組分別調查校園內法國梧桐樹的種群密度,調查學生的性別比例,調查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等,并寫出調查報告。讓學生設計生態瓶并觀察微型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等,這可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研究能力。
利用生物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學學習的實踐性,與生活的聯系性,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這樣的實踐活動倍受同學們的歡迎。
6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探究性和開放性
科學探究是生物學中不可缺少的、動態的部分?!墩n標》明確規定生物學學習要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生物學,這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生命世界的正確認識、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對生命規律的領悟。探究學習能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豐富學習的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開放性的生物練習由于某些要素的不確定性,常常要求學生在問題情景中自行設定和尋找它的條件,結論解題策略,需要學生自主探索、討論,創造性地將一些不定的問題轉化為多個確定性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
一般探究性問題或開放性習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答案不確定,主觀性較強。例如在學習了“人與環境”以后,學生都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人類與其它生物的共同家園,我們應該樹立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即可安排學生進行一次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的實際調查。請以“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為題作一次調查,并以調查報告呈現。要求主題鮮明,內容充實。
這樣的習題既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同時又與生物學科聯系在一起,具有時代性,可操作性,探究性。思考性,開放性,雖然答案不確定,但探究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開放性的題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并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7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系統性和生活性
高中生物知識點多,錯綜復雜,若沒有給學生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學生會感到所學的知識多而雜亂。教師必需有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生物學知識的意識,要培養學生建構生物知識體系的能力,促使學生擁有高中生物的知識網圖,這樣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概念就會自動地查閱書本,同時知道自己薄弱的環節,有目的地復習。同時生物習題的設計要體現生活性、關注社會熱點、具有時效性。因為生物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密切相關。“轉基因食品、綠色食品、基因治療、組織培養、沙塵暴、溫室效應”等。這些生物學名詞在各種媒體頻頻出現,這可從一個側面反應生物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之大,以及公眾對生物學關注的程度之高。習題中融入生活知識可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生物知識的欲望,深入研究生物學原理,更有利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向主動獲取知識的轉變。例如在學習“遺傳和變異”、“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后可圍繞育種知識出一道綜合性較強的習題,通過習題讓學生理解育種方法的種類、原理、操作過程及各種育種方法l的優越性等,這樣的習題可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地掌握生物學上育種知識。
8 設計生物練習要有精練性與遷移性
知識信息的“濃縮”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信息的貯存效率,保證信息輸出質量。除此之外還能簡化思維記憶程序,提高記憶容量。知識遷移是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理解程度和理解能力的一種反應。通過習題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正遷移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知識信息的“正遷移”能廣泛地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觸發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發展,使學生每處理問題時能求異想象,求同思考,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強了對所學知識進行清晰、穩定的記憶,應用能力會得到提升。例如在設計細胞分裂習題時,可將染色體組,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解的識別等知識結合在一起,這樣具體習題可精練,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同時讓知識遷移到遺傳的相關要點。這樣的習題要在綜合復習時出現。
總之,生物教師應將設計生物練習這一環做好,設計更適合自己學生的練習題,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不但能夠有效地掌握生物學知識,而且更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生物練習設計真正成為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